天津红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昨天,市发展改革委举行天津市绿色低碳发展成果发布会,介绍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这也是今年全国生态日我市主场活动的第一场,本周各区、各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余场生态日相关活动。“当前,在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潮中,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谋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一体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和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文秀在发布会上说。他介绍了今年以来我市在壮大绿色动能、生态环境治理、空间布局优化、能源结构转型、生态价值实现五方面的最新成效。瞄准绿色低碳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今年以来,我市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要抓手,推动重点领域存量产业向好发展、新兴经济加速崛起。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领域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新培育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家。农业领域,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交通领域,新增更新***部甲醇增程式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新能源占比达到**.*%。建筑领域,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个,总面积***万平方米。更新换新激发增长新动能。上半年,全市已完成设备更新*.**万台(套),实现设备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全市家电产品销售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余家生产制造企业纳入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供给端企业名录库,年产值约****亿元。***家租赁公司可高效服务企业设备更新工作,资产规模达*.**万亿元。此外,我市上半年出口二手汽车*.**万辆,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倍。二次方二手商品电商产业园引入**余家全国二手电商头部企业来津注册,上半年实现销售额近*.*亿元。环境持续改善 碧水蓝天成为常态“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灵动底色,碧水蓝天成为津城常态。今年以来,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持续深入推进。上半年,我市引滦入津黎河桥、沙河桥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子牙河(红桥区)段、中新天津生态城岸段分别获评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我市对**家独立热轧、**家热浸镀锌、***余家焊接钢管企业进行治理升级改造;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自行监测,已完成*个村整治任务,开展**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更新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安全利用率连续保持***%。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以上,全面实现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已完成农村户厕提升改造****座。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植物园链”随着城市空间规划布局持续优化,我市绿色生态屏障蓝绿空间占比达到**.*%,绿色屏障区一级管控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指标达到*.**%、湿地保护率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实施。截至目前,我市湿地重点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七里海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持续推进,完成植树造林***亩,官港森林公园、东丽湖生态区等运营试点接待游客达到***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万元。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南湾滨水区生态景观建设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植物园链”建设,新梅江公园(北段)项目建设进度完成**%以上,柳林公园(二期)运动区和滨河区生态区总体形象进度完成**%以上。口袋公园已建成开放**个、进场施工**个。向“新”向“绿”能源结构转型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能源转型稳步推进。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万千瓦、灵活性改造***万千瓦。全市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达到***万千瓦,是****年的*.*倍。成立国内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上半年完成绿证交易*.**万张,对应绿电*.***亿千瓦时,有力支持新能源消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节能降碳取得实效。我市对新建高耗能项目和重点领域实施“全覆盖”专项节能监察。上半年,全市能源消费量下降*.*%,万元GDP(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十四五”节能进度目标。加快“两山”转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我市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使之在持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同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完成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产品总值试算。试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中新生态城生态产品总值较开发建设之初增加了约**倍。我市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陆续落地全国首单“双质押登记”碳配额贷款、全国首单租赁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全国首笔“蓝色债券”、全国首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等。上半年,共发行绿色债券**只,发行规模**.**亿元。持续推动绿色租赁创新发展,东疆综合保税区出台全国首个融资租赁绿色评价机制,落地首笔采信绿色租赁评价机制发放的绿色贷款。此外,我市积极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重大专项”,聚焦能源、负碳、应用示范和未来示范*个方向,公开征集技术需求。支持开展“碳计量监测设备和校准设备的研制与应用”“高强钢筋再生混凝土全装配式桥梁结构体系研发与减碳评估”等核心技术攻关。今年以来,已经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推广**项绿色低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