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城镇:文化服务“不打烊” ?群众生活“笑语长”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平城镇持续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常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健文化大本营,扩容文化承载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神经末梢”,平城镇按照“补齐短板、巩固提高、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完善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镇村结合,以点扩面,丰富镇综合文化站功能,集图书阅览、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于一体,满足不同群众需求;**个行政村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覆盖,拓宽服务群众渠道。活用人才储备库,激发文化创造力繁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归根结底要靠队伍、靠人才。为让更多的“千里马”在平城文化大舞台上竞相奔腾,平城镇党委、政府主动出招,一方面组织培训会议和相关文化活动,丰富各村文化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增强业务本领,积累工作经验,筑牢公共文化服务根基。另一方面,深度挖掘身怀文艺特长,拥有出众才华的本土艺人,鼓励他们立足民间传统文化,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为文化惠民工程的主体力量,持续激发文化创造力。丰富活动辐射面,展现惠民服务力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平城镇立足全镇各村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惠民文化活动。以“庆”为主,文化文艺润人心。依托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精心编排具有文化特色的节目,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宣”为要,政策融入浸人心。聚焦群众需求,把国家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月等政策性宣传内容纳入到惠民文化宣传活动中,政以明思、文以化人。以“访”为介,温情慰问暖人心。借力“守望互助”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走访慰问残疾人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平城镇共开展慰问演出、文艺宣传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场次,充分展示了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守护文物古建筑,永葆文物生命力平城镇坚持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触角作用,加大文物巡查力度,对各类风险隐患和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落实古建筑保护责任,让文物“活起来”;深度挖掘义汉村革命文物资源,打造军工部十分厂旧址展馆、八路军第二纵队纪念馆*处地域特色博物馆,组织开展志愿讲解、义务接待、文艺演出等,带广大游客感悟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让文物“火起来”。挖掘非遗大宝藏,焕发非遗新活力在平城的文化足迹中,非遗烙印步步深刻。为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城镇坚持“申遗+护遗”双管齐下的工作原则,守护好平城的根与魂。今年来,平城镇积极提交申报资料,预申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个、第一批县级非遗传承人**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个,邀请平城纸龙传承人深入平城镇中心学校,传授纸龙制作技艺和舞龙技艺,让孩子们学习糊龙技艺、参加祭龙仪式、体验舞龙招式,并组织“千里平城学生舞龙队”参加中国中小学生舞龙舞狮大赛,取得小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让孩子们亲身感悟家乡非遗的独特魅力及传统文化的情感价值,推动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平城镇将继续立足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为民、文化育民的发展中心点,调好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育、文化惠民工程、文物保护利用、非遗文化传承“五色盘”,把文化“种”到群众的心坎里,不断改善辖区群众精神风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执“文化”之笔,点亮乡村振兴田园梦想,绘就乡村振兴斑斓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