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象山(宁波大学)水产种业创新研究院又传新成果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继拟穴青蟹新品系“甬台*号”繁育技术通过验收后,象山(宁波大学)水产种业创新研究院又传水产苗种新成果。*月**日,在象山来发育苗场,县渔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宁波大学与我县合作的水产种业创新研究科技课题——“管角螺优质苗种高产稳产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苗种培育现场验收。“我们现场对育苗池抽样统计,一池管角螺苗种总重**.*千克,幼螺平均壳高*.*厘米,平均体重*.***克,经计算平均每平方米有幼螺****颗,共培育幼螺**.*万颗,可以说其大小、重量、成活率等都是非常可观的。”验收专家浙江万里学院博士生导师包永波研究员说。验收会上,来自省、市水产领域的专家组对育苗场内**个培育池塘进行随机抽样,并随机选取**颗管角螺幼螺进行长度、重量测量,经现场勘查、查阅亲本培育和育苗记录,听取汇报、质询讨论后,一致同意管角螺苗种培育项目通过验收。管角螺俗称“角螺”“响螺”,主要生活在近海约**米深的泥沙或泥质的海底,属肉食性名贵贝类。其软体部肥大、肉嫩、营养丰富,肌肉中的中性糖蛋白有显著的抑瘤作用,而且味道鲜美。上世纪**年代的石浦,曾是管角螺的主要集散地,主要销往广东、福建、香港等地。近年来,管角螺资源数量日益减少,价格飞涨,市场供不应求。从****年开始,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生导师蒋霞敏教授科研团队,和象山来发水产育苗场合作,开展管角螺人工育苗技术的科研攻关。“管角螺在海水温度低于**度就要冬眠,生长周期长、肉食饵料贵,长到***克以上大约需要*年时间,再加上以前苗种稀缺成本高,人工养殖积极性不高,当前主要以增殖放流为主。”蒋霞敏说,管角螺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的突破,有望降低苗种成本,稳产提效增加养殖户的积极性。(记者 夏超明 李朝晖)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cn/art/****/*/**/art_**********_********.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