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象山县林场碳汇建设引领绿色新风尚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林业碳汇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增加碳吸收、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浙江省林业碳汇先行基地的重要试点,象山县林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正式启动象山县林场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建设项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项目实施区域位于白仙山林区,涉及面积****.**亩,总投资***万元,******全额拨付。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林地实施差异化的碳汇建设措施,以最大化地发挥各类型林地的固碳潜力,确保碳汇项目的效率和效果。在低效林改造方面,针对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脆弱的低效林,实施***.**亩的低效林改造工程。通过间伐改造、补植和抚育提升等手段,合理调整林木密度,改善林分光照和通风条件,有效优化区域林相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水平。在大径材复层林经营方面,在白仙山林区实施***.**亩的大径材复层林经营工程。该工程以发展柳杉、杉木大径材为主,同时补植了浙江楠、红楠和枫香等固碳能力强的乡土珍贵树种。通过定向培育珍贵树种天然混交林进行复层经营,不仅增强林地的碳汇功能,还丰富林相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项目还对***.*亩幼龄林进行了常规抚育,通过科学的修剪和整枝等措施,有效改善林内通风与光照条件,促进了幼龄林的健康生长。修剪枯枝、死枝和过密枝条,不仅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还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林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确保碳汇计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白仙山林区内布设了**个**米×**米的碳汇监测样地。这些样地按照森林资源调查一类样地标准进行布设,通过定期监测获取树种、株数、树高等地上生物量碳库关键因子。同时,还利用遥感影像、无人机高清影像以及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开展历年碳储量测算和碳空间模型研建。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掌握林地碳汇的动态变化情况,还为未来碳汇交易的核证备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除了直接的碳汇建设外,项目还注重科普教育的推广和宣传。象山县林场建立了林业碳汇科普教育基地,内设有展览区、互动体验区和教学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让参观者深入了解林业碳汇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借助科普教育基地,县林场今年已成功举办多次培训和宣传活动,参与人数超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记者 江涵 通讯员 林颖)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cn/art/****/*/**/art_**********_********.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