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上新啦!这三个地方带你“走读泸州”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泸州市博物馆、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川江家风馆的文创大家庭迎来了新成员——收录《泸州日报》《川江都市报》文化三部曲系列报道的作品集《走读泸州》上架销售。《走读泸州》上架泸州市博物馆记者在泸州市博物馆文创区域看到,《走读泸州》已上架,不少逛完博物馆的市民也注意到了这本书。“泸州的底蕴,是两条河流塑造的。一条是养育我们的长江,一条是典籍和文物记录的历史长河。”书香馥郁,捧在手里沉甸甸,一如泸州厚重的历史文化。逛完博物馆再阅读《走读泸州》,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在泸州主城区滨江路遛弯儿时,是否也看到了长江对岸的“还我河山”,这里面有什么故事?也许你从小在大渡口长大,但你是否知道它曾经无比繁华?朱德为何在棉花坡一战成名?军事爱好者想必愿了解更多细节。泸州的好吃嘴们是否听说过“大河帮小河味”?这些问题,《走读泸州》里都有答案。“这是一部泸州图文史志,也是一幅泸州的诗酒文化长卷。”泸州文史研究员陈鑫明认为,《走读泸州》中提到了大河街,那是历史悠久的水陆大码头。书中进行了回望,有助于读者了解那段历史——宋代时期,这里曾商贾云集,是西南民族集市,也是油纸伞对外展销的大市场和名人“诗与远方”的源点。书中介绍的水码头托起泸州商贸的繁荣,干支流左岸的渡口乡场串起川江大通道、大商贸、大物流,向东走向大海。“黄金水道上搬不完的大渡口,塞不满的泸外城,就是西南要会的缩影。”陈鑫明认为,《走读泸州》不但是泸州新闻史的“集结号”,也是泸州文化自信的美文。《走读泸州》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上架。千年前的宋代泸州人,他们的日常是怎样的?看石刻、读好书,那些古人的记忆,向你们一一展现:“接着奏乐接着舞”“精致的宋朝泸州人怎样过每一天”,以及宋朝的“极简风”“混搭风”是什么样的。在川江家风馆,你也可以一边读《走读泸州》,一边寻找那些长江流域的家风家教故事。泸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徐朝纲对书中的宋代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泸州在宋代设立了类似于省级的机构,当时经济、教育、文化发达,是泸州历史上的一段高光时期。”在徐朝纲看来,《走读泸州》从新闻观察的角度,为读者挖掘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素材和独特的内容。如经济方面,从当时酒业发展的情况揭示了泸州(泸川)的经济情况。在南宋时期,泸州作为西部发达地区,与成、渝鼎足而三,作为泸州人很感自豪。从宋代的泸州经济,也可以想象宋代中国在世界领先的程度,这也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特别好的历史内容。如教育方面,书中对于《礼记全》内容石刻的记载,从侧面反映出宋代泸州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书里还展示了丰富的宋人生活,对他们焚香、插花等都有很好的介绍。“有了经济条件、良好的教育基础,那文化繁荣当然是很正常的。”徐朝纲说,《走读泸州》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泸州、了解宋代文明的窗口。记者 曾凯 摄影报道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