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大余推行生态种养模式 让“稻鸭共生”成致富新路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记者走进大余县樟斗镇双伏村“稻鸭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稻田映入眼帘,阵阵微风拂过,绿浪翻滚。近看,三五成群的鸭子在稻苗间戏水,它们把田间的杂草和害虫当作美味的野餐,欢快地觅食,“嘎嘎”声此起彼伏。 “我们选育的鸭子是本地麻鸭,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鸭品种,抗病力、适应力、觅食力较强,今年第一批放养了****只。”基地负责人潘其泰说,早稻在经过鸭子几个月的“管理”后,稻谷产量增加了,稻米的品质更优了。 “稻田鸭以吃食杂草、昆虫为主,在田里放养的鸭子肉质更鲜美,养上三四个月的稻田鸭能卖**元一斤。”潘其泰说,通过“稻鸭共生”的种养模式,能够让水稻有机、让鸭子肥美,平均每亩增收***元。 据了解,“稻鸭共生”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高附加值、绿色生态型技术。鸭子在田间为水稻除草、除虫,通过脚踩、嘴拱的方式,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尿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能明显改善水稻的土质,使稻株粗壮,增强抵抗病害能力,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有效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 “我们在新城、池江、樟斗等乡镇选取了*家有种养经验、积极性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了***多亩标准化‘稻鸭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大余鸭种业服务中心主任朱慧敏说,麻鸭在自由生态的稻田里生长,成为稻田除虫除草的“大管家”,既养出了“生态跑田鸭”,还种出了“生态稻鸭米”,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大余县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中,积极推行“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让农民既能收获绿色稻米,还能养出生态土鸭,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稻鸭共养”致富之路。附件: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