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将防灾避险“触角”延伸至最末端 贵州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实践走笔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的贵州,可谓一步一景:铜仁高峰独秀,织金溶洞奇绝,安顺飞瀑流霞,都匀茶山叠翠……但险峻的山峦,密布的河网,多样的地形地貌,在成就美丽风景的同时,也对筑牢安全防线提出不小挑战。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的背景下,面对气象防灾减灾这一重大课题,贵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近五年,全省因气象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前五年均值分别减少**.*%、**%。贵州精准破题、科学解题、有效答题的关键是什么呢?破题要“准”——高位推动统筹资源 锚定堵点痛点全力攻坚贵州天气气候系统复杂,且多夜雨,加上地质条件复杂,又有大量村镇依山而建,导致安全隐患突出。在全省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气象灾害占**%以上。面对种种不利因素,要想最大限度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气象防灾减灾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监测、预报、预警与应急响应必须全面加强。这正是贵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年**月,一份协议的签署在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全新蓝图上画下浓重一笔,也为贵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翻开崭新一页——《贵州省人民政府 中国气象局共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这份协议签署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年)》印发仅*个多月后,足见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份协议对因地制宜提升贵州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新要求,并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以省部合作为契机,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年)》,对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建设,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规和机制体系等进行细化、深入部署。中国气象局出台《中国气象局关于支持气象服务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实施意见》,从保安全、促发展、助治理等多方面提供支撑。双方还于****年*月召开省部联席会议,共同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一协议两意见一规划”构建起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在此基础上,贵州气象部门锚定山地气象监测预报难题着力攻关——织密捕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网”,气象灾害监测率提升至**.**%。当前,全省地面自动气象站从****年的****个增加至****个,平均站间距从*.*公里缩小至*.*公里。天气雷达从****年的*部增加至**部,覆盖率由**%提升至**.*%;建成由*个北斗探空系统、*部风廓线雷达、贵安**星和**星两颗卫星组成的高空探测系统,高空垂直观测系统水平分辨率从***公里缩小至***公里;威宁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冻雨试验基地投入使用;微型智能气象站、团雾观测装备在大型活动保障中发挥作用。筑牢预见气象灾害风险的“瞭望塔”。建立贵州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和*公里智能网格预报系统,预报预警产品由*公里精细到*公里,暴雨预警精细到乡镇。强对流天气预警可提前**分钟,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达**%以上、预警提前量可达***分钟。但只是提高气象业务能力还远远不够,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不能仅靠一方力量。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统筹、如臂使指地调度应急资源和力量呢?解题在“融”——融入大局凝聚合力 成为指挥调度体系关键一环要想让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先导作用,一开始就必须让气象部门深度融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高度参与应急指挥调度的每一个环节。这种“融”先是从体制机制开始的。当前,贵州省政府将气象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并建立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分管省领导专题研究推进气象工作的机制;推动省发展改革、财政、气象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专班。在高位推动下,贵州建立起决策气象服务直达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信息直报机制。省、市(自治州)、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增补为各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副指挥长,成为包片督导防汛抗旱工作组长单位。气象与防灾减灾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更加坚实——省气象局与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印发《关于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把气象预警作为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水利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协作,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强化巡查防守,及时调度强降水落区范围内的市、县做好防范应对;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气象局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协作、短临气象产品共享、人才定期交流等多项机制,自****年以来,共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期,成功预警地质灾害变形隐患点***余处。这样的协同联动,一次次在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来临前为守护生命抢出时间:****年*月**日,根据水城区营盘乡将出现大暴雨的预报信息,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立即通知营盘乡政府做好防灾准备工作。兰花村新店子组监测员巡查时发现泥石流发生的前兆,助力**户***人成功避过约*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今年*月**日**时**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气象局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根据气象预警,县防指办立即电话提醒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强化巡查排险。**日*时,北乡河下坛村五组河流水位急涨,由于发现及时且应急力量前置,受威胁的**户**人迅速转移完毕,躲过洪流。……无数次共筑防线,最终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生根发芽:自****年起,贵州省委组织部与省气象局每年举办一期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讨班,人员涵盖分管气象工作的县级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高发、易发区域的乡(镇)长、街道主要负责人。同时,市州、县气象部门将气象防灾减灾课程纳入地方组织部门、党校、社会团体等的相关培训,构建起常态化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工作机制,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也在学习结束后通过会议向村干部作二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黔贵大地上,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正不断健全。但要落笔答好这道“保安全”大题之前,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将气象预报预警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力?答题出“新”——开拓思路先行先试 释放防灾减灾救灾效益红利今年*月**日,遵义市桐梓县遭遇又一轮强降水。前期这里已有*轮强降水过程来袭,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防汛形势严峻。在县气象局,县委领导坐镇指挥,气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关人员开展联合会商。在作出研判结论、部署调度决策的过程中,每个人一定会看向办公区域内占据一整面墙的大屏,上面投射的是县级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平台信息。该平台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气象、自然资源、水文、民政等**个部门的数据,接入“雪亮工程”****余个高清视频监控画面,可面向多灾种、多场景为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调度指挥提供科技支撑。依托这一智慧高效的“大脑”,在这轮强降水过程中,桐梓县提前转移***户***人,获得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肯定。而平台依托的,是贵州气象部门推行的基层防灾减灾气象智能服务终端(以下简称“服务终端”)。或者说,平台正是服务终端落地应用的成果。贵州防灾减灾智能服务终端界面。 王彪 供图自****年以来,贵州省气象局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云端专业化数据加工、前端轻量化设备接入、应用智能化信息显示”的方式,将区域自动站、雷达站等多源数据融合煤矿点、山洪点、地灾点和“村超”“村 BA”人群聚集点等信息,研制了便携式服务终端,并与相关决策部门和调度指挥平台共享。目前,服务终端已在遵义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六盘水市、安顺市以及毕节市防灾减灾决策中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如此,贵州气象部门还将预警信息影响范围与用户位置数据和电子围栏技术融合,开展基于位置的气象灾害预警靶向发布研发,实现预警发布时间从小时级优化至秒级,范围从县域扩展到乡镇,对象从属地省内静态用户延伸至全国实时动态用户。近年来,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持续推动相关探索实践,推动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贵州气象部门也紧扣地方发展部署,大胆拥抱新技术,开拓新思路,将数据打造成为驱动预报预警信息“跑赢”突发性、极端性气象灾害的关键引擎。而这份主动作为的“锐气”和先行先试的“胆气”,一直贯穿于贵州气象部门推动预报预警“发得出、送得到、叫得应”的探索之中。早在****年,省气象局就创新建立“三个叫应”服务机制,并于****年被写入国家防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防范应对极端暴雨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实践中,“三个叫应”机制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提前**小时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每*小时滚动发布**小时重大灾害性天气报告,每*小时滚动发布*到*小时临近预报产品。)的重要一环,实现气象灾害预报、临灾预警与政府组织转移避险之间的无缝衔接。****年、****年,中国气象局分别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应急广播播发试点和气象灾害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试点,贵州均在其列。……如今,依托前期探索,立足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多灾种预警可通过应急广播、*G消息、智能终端等多渠道融合应用,实现多源预警“点域面”秒级靶向直达,社会公众覆盖率达**.**%。而从这些持续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也逐渐能读懂,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答卷上,贵州气象部门刻印下怎样的作答:打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着力点,让气象灾害预警发挥先导性作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者:叶奕宏 杨春竹 周晓新?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