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57号提案答复的函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富文本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号提案答复的函刘勇委员: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一、基本建设情况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目标,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以来,通过国土资源、发改、农业、水利、农发等部门共同努力,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我市现有耕地面积***.*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占耕地面积的**.*%,建成率居全省第二位。尤其是****年机构改革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主要措施一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健全标后监管制度,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后监管*项管理制度**项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量化质量管理标准、厘清参与各方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坚持定期督查调度,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市级每月一督查、每月一调度制度,定期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坚持县级“两会两报一同步”制度,做好工程内业、外业同步, 并将督查情况纳入对县区年度考核内容。引入第三方跟踪管理,根据个别县区缺乏相应专业人员、项目管理力量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聘请第三方的方式,强化跟踪审计、检验检测、全流程管理。加强参建人员管理,加强对项目总监、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管理,保障施工现场适时有序进行,对未能到岗履职的人员和单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约谈、通报、罚款等处罚。二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在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和验收方面,我市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工程监管,一是全面实行调度分析督导制度,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农田建设项目调度分析制度,每月序时监测分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展情况,相关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加强形势研判和工作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坚持定期调度,对进度偏慢的县区,用电话、约谈和通报等方式予以督促,确保项目压茬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公开公示制度,强化阳光操作。严格监控县区招标采购工作流程,落实招投标法和招标采购有关制度规定,公开招标选取监理、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操作。三是全面实行农民监督员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村选出*-*名农民监督员,项目开工前,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掌握基础性的监管知识,全程现场跟踪监督,监督工程达质达标。四是严格项目验收制度,对完工项目验收做到全覆盖。项目建设完成后,市及时成立验收小组,制定项目验收方案及考评细则,以“项目建设内容、内业档案、财务、绩效评价”四方面为重点对所有项目进行量化验收考评,确保验收工作的科学规范、不走过场、客观公正。三是签订资产移交协议。验收合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与乡镇签订《工程管护协议》,明确建设工程移交清单和管护责任,项目资产交由项目所在乡镇使用。项目资产移交后,县级农业农村局指导乡镇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并监督乡镇与项目村委会签订管护责任书,村委会筹措管护经费,落实具体管护人员,进行日常管护工作。四是制定建后管护制度。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巩固农田建设成果,加强建后管理和养护,使建成的农田工程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亳州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办法(试行)》,明确了由乡镇作为农田建设工程的建后管护主体,村民委员会具体落实相关建后管护工作,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对各自土地流转范围内的农田建设工程进行管护,各级均要配套一定的管护资金,确保农田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年省、市、县三级共安排管护资金****.*万元,其中****年投入***.*万元,****年投入***.*万元,****年投入***.*万元,****年投入****.*万元,有效保障了农田建设工程的运行和维护。三、下一步打算(一)制定规划方案,严格设计要求。起草了《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建改并举、注重质量,坚持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坚持依法严管,良田粮用。我市在实施高标准农田设计时,结合当地实际和需求,分类施策,涡河以南地区机井深度控制在**m,涡河以北地区由于地下水位普遍较深,机井深度控制在**m,所有机电井深度统一控制在**m。针对不同区域,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高标准建设重点内容,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建设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充分动员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设计,项目所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小组干部会、新型经营主体座谈会等三个会议,介绍好相关政策、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组织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等,共同勘查现场,全面摸排当地农田建设基础信息,了解掌握正常年份和旱灾、涝灾年份的供水、排水、地下水位、水流走向等情况,全面准确掌握情况,使高标准农田设计方案更贴合当地实际。遵循“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并重”原则,提前谋划,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二)稳步进行改造提升项目。遵循“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并重”原则,提前谋划,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改造提升方面,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突出“两个优先”,一是优先对****年之前建设标准偏低、设备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二是优先对“两区”片块,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三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重点对一块田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农产品种植区域优先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三)落实有关资金,提高建设标准。按照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进一步明确管护经费标准、分担比例,多渠道筹集管护经费,各级政府将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允许高标准农田项目招标结余资金用于建后管护,作为管护资金的重要补充;探索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商业保险介入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建立激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质保期内,由中标承建单位管护;新型经营主体使用的农田基础设施由新型经营主体管护。加强管护经费的使用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县(区)可统筹使用,也可分配到乡镇使用,发挥其情况熟悉、灵活高效的优势,及时修复,不误农时。我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时,更加注重建设质效,将建设标准由****—****年的****元/亩,****—****年的****元/亩,****年的****元/亩,提高到今年的新建高标准农田****元/亩,改造提升****元/亩。从****年起实现新建机井电力配套全覆盖,农田灌溉更加便利化。道路主要以沟通田间道路和解决生产断头路为主,兼顾生产生活主干道路畅通,田间道(机耕路)的路面宽度宜为*m~*m,我市生产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m。用水设施以节水灌溉为主。将最新技术、设备、材料纳入用水设施规划设计,推广肥水一体化、滴灌、微喷等节水增效技术。优先考虑流转大户、家庭农场、特色产业等集约化、规模化地块。(四)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管护经费。按照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进一步明确管护经费标准、分担比例,多渠道筹集管护经费,各级政府将管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允许高标准农田项目招标结余资金用于建后管护,作为管护资金的重要补充;探索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商业保险介入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建立激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质保期内,由中标承建单位管护;新型经营主体使用的农田基础设施由新型经营主体管护。加强管护经费的使用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县(区)可统筹使用,也可分配到乡镇使用,发挥其情况熟悉、灵活高效的优势,及时修复,不误农时。(五)加强耕地地力,开展改造提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年开始,我市合理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切实解决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在《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中,将通过深耕、深翻,使项目区农田耕作层厚度逐步达到**cm以上。根据土壤退化的原因,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或工程等综合措施治理。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适度深耕、施用土壤调理剂、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治理土壤板结。(六)鼓励土地流转,加快改造提升步伐。由于土地流转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而高标准农田是土地流转经营的强力保障,便捷的用水,通畅的沟渠,阡陌的机耕路让土地流转带来了较大收益,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大户由于农用基础设施的使用率普遍高于普通农户,对其依赖性更高,将更加自觉对设施进行管护,下一步将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今后,我们将以次建议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竭尽全力履行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职责。最后,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还请对我们的工作继续予以关注和监督。办复类别:A类 联系电话:*******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