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远安兄弟”还情记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远安融媒讯(记者 余泽佳 周进伟)“哥,当年欠的人情,一笔笔都还了,你的遗愿完成了。”*月**日,远安县嫘祖镇分水村的一座山坡上,宋来波蹲在哥哥雷宋明的墓前,轻声诉说,眼眶通红。 图片附件△宋来波(中)和哥哥雷宋明(右一)的合影半个月前,宋来波整理出一份“还情”表:“本村***户,外村**人,一户户地核对,**元以内的按***元还,**元以上的按**倍还,一共*****元,这是替我哥表达的谢意。”图片附件 △宋来波看望村民穿窗而入的信封*月*日下午*时许,分水村四组。**岁的谭光烈平整稻场收工回家,发现卧室的窗户被打开过,赶紧进屋查看,卧室临窗的柜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上面写有他的名字。 图片附件△宋来波手写的感谢信“以为家里进了贼,调看监控,看到是一个小伙子塞进来的。读完信,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谭光烈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信封里有***元现金和一封感谢信,信的抬头写着“尊敬的恩人”,落款为“原林庄一组宋来波”。收到信的谭光烈颇为感动,当即拍照发了一条视频:“**多年了,做过的好事还有人记得,以后要多做好事。”视频发出后,谭光烈从朋友的留言里得知,当天,村里不少人收到同样的感谢信。**岁的徐恒荣也收到宋来波送来的感谢信和***元现金。“我是看着两兄弟长大的。记不清当时捐了多少钱,只记得他哥被烧伤后,村委会发出倡议,不少人约着一起捐了钱。”徐恒荣说,不是有句老话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没想到他们还一直记着这件事。牵挂多年的笔记不少帮过他们兄弟的村民,已记不清捐款数额,宋来波却一直记得。图片附件“我哥生前说过好几次,在他于****年烧伤后,村里有***多人献爱心捐了钱,家里有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亲友和村民的帮助,这些钱是救命钱,以后有条件了一定要还。”**岁的宋来波身世坎坷,*岁时父母离世,从此他和大两岁的哥哥雷宋明,与爷爷相依为命。****年爷爷去世,次年哥哥雷宋明因意外,面部和上半身大面积烧伤。在村委会号召下,左邻右舍和外村好心人送来****多元捐款,才得以入院救治,转危为安。****年,宋来波到广州打工,后辗转到北京卖过电脑、商品房,做过水泵生意,去年*月辞职回到宜昌,开了两家水泵销售店。在外漂泊了**多年,已成家立业的宋来波心里一直有个结:“我哥****年意外去世后,我就一直在找他说的那个笔记本,想替他把恩情还了。”今年*月**日,宋来波的二伯在清理他和哥哥住过的老屋时,从床底翻出了笔记本。身在宜昌城区的宋来波,听说笔记本找到了,当即赶回老家。“我把替哥哥报恩的想法告诉妻子,她很支持。我们本来想悄悄地还情,因为名单上有一些人不认识,只好前往村委会,请村党支部书记徐文豪帮忙确定部分恩人的近况。”宋来波说。铭记在心的恩情这本已泛黄的硬壳笔记本上,用圆珠笔工整地记录着雷宋明烧伤后村民的捐款明细。图片附件△恩情账本“熊多云*元、徐恒华*元、黄贵平**元、陈明全**元、朱世成*元……”汇总起来,原林庄村*个小组***户共捐款***元。此外,卫生院和镇政府等捐款共计****元,外村还有**人捐款***元。宋来波按照“**元以下还***元,**元以上按**倍还”的标准,制作了一张“还情”表,准备了***多封感谢信和*****元现金,从*月*日开始,一一敲响恩人家的大门。 图片附件△恩情账本详细记录着村民捐款情况面对上门报恩的宋来波,很多村民第一反应是诧异,“当时生活条件都有限,也就意思了一下,没有多大个事,没想到你们记了这么多年。”也有些让宋来波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发出倡议的村委会干部和捐款的村民里,不少人已经去世了,只能将谢意转达给对方的亲人。在笔记本上,除了捐款明细,雷宋明还记下兄弟俩年幼时亲友对他们的帮助——“雷传毕:每年给我们俩一人一套衣服”“曾光秀:有一次给了我们*斤猪油”“黄翠兰:帮我们干了很多次农活”……“今天,我带着哥哥的遗愿,向您表达我们深深的谢意……您的恩情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中。”宋来波在亲笔书写的感谢信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宋来波说,信中的话语都是肺腑之言。他去年辞职回乡时就有在家乡创业的想法,在替哥哥“还情”后,这个念头愈发强烈起来:“我想在老家建个铸造厂,如果厂子能建起来,将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努力回馈家乡,回报社会。”(一审:刘世卫 二审:蔡燕 三审:陈大春)main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