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阳朔人 阳朔事】阳朔: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打造幸福生态家园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年来,阳朔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思路,聚焦“两个维护”,始终牢记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国之大者”,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为统揽,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坐落在遇龙河畔的遇龙村,是阳朔县白沙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有着***多年的悠久历史,属于漓江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年,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该村擦亮文旅产业“金名片”,全力打造“旅游+产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成功举办阳朔县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遇龙河竹筏漂游节,推动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全村每年接待游客量超**万人次,“竹筏漂流”成为遇龙村最具价值“旅游名片”。全村从事竹筏漂流筏工、导游、司机等旅游从业人员达***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吃上了旅游饭。****年,遇龙村分到遇龙河景区资源补偿款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多元。从****年起,阳朔县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遇龙村的*个自然村作为首批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村,从村庄布局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安全防灾整治、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整治。遇龙村通过大力实施“五拆五清五建”美丽乡村建设,历时*个月,共耗资约****万元,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最美的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一步一景,处处入画,美不胜收,呈现出一幅河桥秀美、村靓家美、生活和美的“三美”景象。阳朔县遇******在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水域生态平衡,遵循“生态、环保”理念,修建了**公里的生态旅游步道,流转土地种植双季水稻和油菜花,让四季更替的农作物的生长与山水景观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为游客提供了一条徒步、骑行多样化的体育旅游线路,不断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到访景区。****年全年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营业额*.**亿元;截至****年*月**日,已接待游客***万人次,营业收入达*.**亿元,充分展现了遇龙河作为“生态会客厅”的独特魅力。位于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的鸡窝渡村,正是得益于阳朔县开展河长制工作后让村民带来收益的村庄之一。该村以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以开展“五清五拆五建”工作为载体,不断挖掘文旅资源、提升环境质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原住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培育精品农业、养生度假、精品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聘用原住民,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全村旅游从业人员***余人,主要经营竹排漂流、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租车等。旅游业已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造前的*.*万余元增长至*.*万余元。如今,随着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阳朔县的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也不断增强。****年,阳朔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阳朔县遇龙河获自治区推荐全国第三届寻找“最美家乡河”的*条河流之一,将与全国总共**条河流竞争**条“最美家乡河”;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并获得节水成效奖励资金;阳朔县在桂林市县(市、区)河长制湖长制激励评价考核中获全市第一名,获自治区****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激励县。****年*月,阳朔县获广西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月,阳朔县获全国第二批县级水网先导区。作者:杨永泉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