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凝聚侨力量 用活侨资源 传承侨文化 “侨支书”带领侨村走上强村富民路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是否有视频,加载播放器正文开始图片附件恩平市君堂镇黎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成为党员干部讲解该村历史。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通讯员陈艺锋张祥  为老年侨胞侨眷提供“家门口”的义诊服务、助力解决归侨子女入学就读问题、策划冯如文化精品游线路……近年来,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党支部发挥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服务和联络华侨乡亲的“纽带”作用,开展“一旬一交流、一月一服务、一季一活动”,为辖区侨胞侨眷提供排忧解难服务***余次,同时畅通华侨为家乡建言献策、捐资助力的渠道。  这是“侨”与“乡”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在落实省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中,江门提出深化实施党建带侨建行动,广泛集聚侨村侨胞侨眷资源,突出“侨支书”“侨村长”的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推动“侨支书建侨村”“侨企助侨村”,助力乡村振兴。  侨村如何走上强村富民之路?这是“侨支书”需要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记者近日到恩平部分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走访发现,他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助力实施“侨都赋能”工程,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在党建带侨建、发展集体经济、传承侨文化等方面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张蓝图愈发清晰。  凝聚侨力量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盛夏已过,酷暑依然。车辆行驶在县道X***上,跟随导航驶入吉祥大道后,东成镇横岗头村就不远了。此时远望村里,盘龙侨园恍如巨龙盘踞在此,气势恢宏,造型独特。  盘龙侨园是侨胞捐资建设家乡的一个缩影。  恩平市有海外侨胞**万多人,港澳台同胞**万多人,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内海外两个恩平”之称。近年来,恩平市坚持以党建带侨建,发挥侨优势,做好侨文章,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横岗头村常住人口****多人,旅居海外的华侨乡贤****多人,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横岗头村侨胞在侨居地艰苦奋斗,凭着一身韧劲闯出一番事业。  “他们虽漂泊在外,但始终情系祖国、心系家乡,出资、出智、出力,在助力家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横岗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子凡说。  牛江镇昌梅村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里,下设*条自然村,总人口****人,常住人口约***人,旅居海外的华侨乡贤****人。  “以前百姓舞台广场周边都是烂猪舍、烂柴屋,其中大部分房屋的产权属于常年在外的华侨;清拆改造之后,现在这附近漂亮了很多,大家天天来这里唱歌跳舞。”村民梁师傅说。  “这得益于我们号召华侨乡贤特别是侨领带头通过‘以地捐建’参与乡村振兴,把村中废旧猪舍、危房、空地‘以地代资’进行捐赠建设,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昌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富强说。  目前,昌梅村已发动侨胞为乡村建设捐献废旧猪舍、危房、空地***多处,折合价值超过**万元,为乡村建设披上亮丽“侨”衣。  用活侨资源  激活产业振兴强劲引擎  走进君堂镇黎塘村,举目之处皆有碉楼,独特的园林艺术与村子周边的田园风光完美融合,美不胜收。  黎塘村由**条自然村组成,总人口****多人,旅居海外的华侨乡贤****多人,村民**%以上是侨眷。  黎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成介绍,该村坚持以侨搭“桥”,成立乡贤联系会,吸引侨胞回乡投资兴业、捐资助学、修桥建路,近年来累计筹集各方资金****多万元。同时,用活侨资源,以村企合作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引入和林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模式规模化养殖水产逾**公顷;******平台,盘活耕地种植优质水稻,携手打造“恩平优品·君堂优选”“君堂美稻”品牌。  放眼侨乡大地,“侨支书”们以写好新时代侨文章为主线,做好为侨服务、用好侨资源,激活产业振兴强劲引擎。  比如昌梅村,依托“冯如故里”和位于国家级万亩水稻、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核心区这两张名片,用好富硒资源,乘“硒”而上,以全镇建设濑粉特色产业园为突破口,用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推动富硒农产品延链、补链、强链。  “通过侨力侨资带动,我们采用优质水稻加工成濑粉等优势农产品,每年远销巴拿马、委内瑞拉、多米尼加等国家,出口量达***多吨。”梁富强介绍说,该村还以打造“中国航空第一村”为目标,谋划冯如文化精品线路,发展“人文寻究+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的乡村游产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航空科普研学游。****年,昌梅村接待研学队伍超*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多元。  传承侨文化  走上乡村文旅发展新路  侨元素、侨文化为建设美丽侨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横岗头村,经党员、村民、侨胞商议,闲置的“侨捐”学校横岗头学校部分场所被活化打造成为乡村民宿。为传承侨文化、弘扬侨精神,郑子凡携手村“两委”干部多方走访华侨乡贤,广泛收集文史资料,建成党建带侨建展览馆(村史馆)。置身其中,便可深深体会到侨胞在支持祖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阶段所作出的贡献。  “侨文化是我们村的‘根’,我们要走出一条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新路,让侨村焕发新活力,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郑子凡深知抓好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为此,他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盘活闲置资源,以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侨文化振兴。  侨村不仅要美起来,还要强起来。聚焦侨特色,恩平市各“侨支书”打造“华侨+文旅”项目,传承侨文化,讲好侨村故事。  黎塘村是恩平“华侨历史第一村”,也是首位华裔特技女飞行家张瑞芬的故乡,具有浓厚的华侨文化和航空文化。张伟成介绍,黎塘村把村中的“宗谱楼”改造成黎塘村史馆,展现黎塘发展历程、人文溯源和侨情侨录;建造张瑞芬纪念馆,激励年轻后辈传承航空航天文化。该馆已累计接待前来研学、参观的游客超**万人次。  “我们整合闲置碉楼、校舍、民房等,引入投资额达****万元的文旅项目。”张伟成表示,黎塘村当前正联合企业打造“湾区第二课堂幸福研学”黎塘文旅项目,打造集华侨历史文化、航空文化研学、田园耕读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文旅综合体。  “在这里,有碉楼、大批侨批文物、侨证件照等,可充分领略华侨文化;在这里,可了解航天英雄光辉事迹;在这里,还能回归耕读生活……”站在文旅项目规划图前,张伟成细数文化家底,憧憬着黎塘村的未来,希望随着项目的建成,这个“看着”自己长大的侨村能跑出发展“加速度”。  □相关新闻  侨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圆满结业  深化党建带侨建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江门市委组织部、江门市侨联在台山市都斛镇委党校联合举办****年江门市侨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全市**多名侨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红色美丽侨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  开班式上,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本次培训旨在深化党建带侨建,切实提升侨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为侨服务的素质能力。参训学员要全身心投入培训,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要大力推进红色美丽侨村建设,将红色美丽侨村建设成为展示乡村振兴成效和凝聚侨心侨智侨力的重要载体。要切实增强党建带侨建和建设美丽侨村的能力本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本次培训是我市首次针对侨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培训活动,也是对党建带侨建助推红色美丽侨村建设的工作动员部署。培训班采取专题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既有党校专家教授的理论授课,又有市直部门负责人的政策解读,还安排到先进村开展参观学习和组织分组研讨,培训内容涵盖“百千万工程”、涉侨政策法规、农村土地政策、农文旅融合发展、红色美丽侨村建设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培训班还邀请开平市塘口镇、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恩平市君堂镇黎塘村党组织书记作经验分享。  本次培训已圆满结束,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培训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充实、收获满满,回到工作岗位后将抓好学习成果转化,学习借鉴典型村的工作经验,保持实干担当的精气神,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黎禹君江组轩)正文结束附件下载开始附件下载:附件下载end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