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44号提案答复的函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富文本市政协中共界别:
你们提出的《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亳州市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三年实施规划》(****—****年),亳州市“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组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集聚区建设统筹、协调服务,按月跟踪工作进展、季度调度推进集聚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战略实施以来,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夯实,集群化效应进一步彰显。****年,**项主要指标中,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省级开发区新增工业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等**项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序时进度。今年上半年,**项主要指标中,**项指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序时进度。二是加强政策落实。加强国家及省支持皖北发展相关政策落实,积极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制定印发《亳州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亳发〔****〕*号),确定“****”发展目标,即到****年,地区生产总值冲刺****亿元,规模工业营业收入和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实现倍增,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左右,城镇化率提高到**%以上;提出**个方面**条重点举措。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年,我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排名*个季度居皖北六市第*位。三是树立考核导向。认真研究《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综合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细化指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同协作,会同组织、科技、工信、财政(国资)、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商务、税务、海关、市场监管、投资促进(招商)、地方金融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考核相关工作。全省****年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工作考评中,我市开发区考评取得优异成绩。**个开发区考评结果中,我市*家开发区进入考评结果第一档,数量占据三分之一。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安徽蒙城经济开发区、安徽亳州谯城经济开发区分别居第一档第*、*、*名。
二、关于优化现代产业布局
各开发区坚持规划引领,充分考虑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园区布局。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亳州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三年实施规划(****—****年)》等六个实施规划的通知。其中,《亳州市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三年实施规划(****—****年)》明确了各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定位和****—****年发展目标分年度发展目标。亳州高新区重点培育现代中医药、绿色食品产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涡阳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蒙城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利辛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轻纺服饰、清洁高效煤电、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谯城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现代中医药、绿色食品产业。****年上半年,*个省级开发园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亿元,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税收收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三、关于强化双招双引
抢抓“腾龙换鸟”机遇,坚持市县区一体,加强全市资源统筹。坚持“招大引强”,创新赛马机制,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和考核机制,市领导带头外出招商,持续增强专业招商力量,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增长***%,总投资****亿元、增长***.*%;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分别增长*.*%、*%。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分别增长*.*%、*.*%。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分别增长**.*%、*%。新纳统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分别增长**.*%、*.*%。
四、关于创新平台管理机制
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市场化改革。指导完善开发区赋权清单,调整内设机构职责分工,涡阳经济开发区、谯城经济开发区、亳州高新区制定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方案,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获批。涡阳经济开发区成******,承接产业园运营管理、产业金融支持、网络货运平台运营、工程施工建设及其他产业配套服务业务。蒙城经济开******,承接园区建设开发、招商引资、投融资、园区运营服务、市场化服务等功能,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委托市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
五、关于深化合作对接机制
一是加快与沪苏浙合作步伐。落实与沪苏浙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全面深化与奉贤结对合作帮扶工作,印发《****年奉贤亳州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推进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推进县区和市直部门落实与沪苏浙签订合作协议,保障取得合作成效。拓展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合作领域。市级负责同志多次赴奉贤区对接,带动市县区、园区等单位高频互访,推进两地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亳州奉贤两地共签订人社、医保、文旅、卫健、农业等领域合作协议**余项。二是携手共建产业园区。奉贤区与亳州市共建的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同步推进项目落地;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商会组织中医药企业到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考察调研,开拓两地美丽健康产业合作新路径;利辛县成立长三角产业协作园区推进工作小组,挂牌成立利辛县长三角产业协作园区。蒙城县与奉贤区金汇镇、利辛县与奉贤区青村镇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园区共建和产业合作。积极争取省支持南北结对合作政策,力争现有财政支持政策、人才保障政策等延长到****年。探索推进结对合作城市利益共享和分成机制。
六、关于保障发展要素
一是保障土地供给。通过闲置和低效用地整治、“标准地”出让,强化亩均投资和亩均税收指标约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低效用地整治,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年全市开发区处置闲置土地****亩,处置率达**.*%,超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年度全市闲置土地任务基数*****亩,已处置****亩,处置率**.*%。推动新增产业用地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年,全市*个省级开发区以“标准地”形式出让产业用地***宗、****.*亩,分别占出让全部产业用地的**%;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工业用地***宗、****.*亩,分别占出让全部工业用地的**%和**%。****年以来,全市开发区以“标准地”方式出让地块**宗,出让面积****.*亩。二是保障人才供给。近年来,我市为满足开发区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一系列人才发展新政策,健全“*+N”人才政策体系,常态化开展“‘亳’揽英才智汇药都”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等,拓宽“多途径”人才引入渠道。已与**多所高校建立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交流,吸引****余名毕业生来亳就业创业。设立*家“人才工作服务站”,举办“双招双引”推介会**余场次。实施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登峰行动计划,柔性吸引**多名高层次人才参与企业项目攻关。打造“双示范”人才集聚示范区,已创建**个人才集聚示范区、**个人才创业示范点,吸引***名高层次人才、****名急需紧缺人才全职来亳工作,柔性吸引***余名高层次人才参与各类创新创业。今年出台了《亳州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围绕全职引才、柔性引才、市场化引才、主体奖励、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工作保障等方面制定细则,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待遇、扩大了人才范围、丰富了人才服务保障措施,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搭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签订《干部人才一体化发展交流合作战略协议》,今年以来,选派*名处级干部到奉贤区挂职锻炼,**名干部到奉贤跟班学习。发布奉贤区企业招聘资讯*期涉及***家企业和****个就业岗位。
七、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推进简政放权。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免申即享”兑现力度,借鉴合肥、芜湖“极简化”试点经验,持续深化“最多上一次网”改革,推行“一键申报”、迭代升级“税信通”、工业厂房分幢登记办证等服务,对各项政策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再推动。二是强化水电气等保障。认真落实省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精神,稳步推进“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认真落实《安徽省城镇管道燃气配气价格管理办法》精神,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力争降低偏高的管网输配服务价格。三是强化融资保障。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省补助资金,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力度,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年,争取增发国债项目**个、资金*.*亿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年以来,已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争取资金*.*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个,年度投资完成率**.*%。强化政银企对接。分行业、分类别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畅通企业对接渠道。今年上半年,组织各类银企对接活动**场次,累计为***家企业授信**.*亿元。办复类别:B类
联系电话:****-*******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