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致敬教师节 | 一名基层教师的春耕、夏耘,秋收与冬藏……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于她而言,教育,是一场幸福的遇见,亦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从教**年里,她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减,每学期的工作量都是全校最高,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她从不抱怨。无论是作为英语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还是作为分管德育的行政领导,她的工作都能得到一致好评。她曾经果断放弃私立学校高薪聘请,留在家乡任教,她说:“我就想专心扎根家乡一线教学,做一个有爱的‘浇花人’。”而这正是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她,就是金宝乡中心小学的廖凤英老师,荣获****年桂林市“优秀教师”称号。春耕——以爱为名,呵护每一寸心田金宝乡地属山区,班级里总有一群特殊的孩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好这部分学生自然就成了廖凤英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她的班有个学生叫小彤,这个爱笑的小女孩处处透露着一股机灵劲,活泼爱动的她英语成绩却总是提不上去,几次测试都不及格,甚至只考三四十分。细心的廖凤英在家访中了解到,小彤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陪伴。“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决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学生”,廖凤英暗暗下定决心,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给小彤“开小灶”。一年时间过去了,小彤的英语成绩从不及格到及格再到**,**分,实现了质的跨越。如今小彤选择了她心仪的初中就读,再也不为“英语难学,学不进去”而发愁,说起廖老师,也是满腔的感激之情。在留守学生的管理上她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七个一”的活动,即组织留守儿童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书信、与父母通一次电话、与父母聊一次天、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开展一次心灵对话、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开展一次游艺活动。这些活动,拉近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距离,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使他们不再孤单,能够融入班集体。在她的努力下全班无一人辍学,各科发展均衡,成绩优异。夏耘——立德树人,培育一颗颗种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廖凤英深谙其中的道理,每带一个班级,她都特别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开学初,她带领孩子们一起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做到有奖有惩,奖罚有据。有了师生共同拟定的公约,执行起来更是令他们心悦诚服,班级管理自然也是得心应手。班级实行“一人一岗”制,结合学生个人意愿与自身优势,廖凤英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共建机制。她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救灾捐款、打扫卫生、遵纪守时,她都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终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获得应有的回报:违纪的学生变成了守纪标兵,厌恶劳动的学生主动拿起扫帚,迟到早退的学生变得守时了,厌学的学生听讲认真了……学生个体的变化带动了班风的巨变,互帮互助成常态,比学赶帮自成风尚。她所带的班因班风正、班纪严、学风浓、成绩优,接手一个学期就让一个全校最乱的班级在期末被评为“文明班级”,并且所带的班级每个学期都获得了文明班级,****年*月和****年*月两次获一星级集体荣誉称号。秋收——家校合力,守护全方位成长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廖凤英始终坚持家校共育的理念。每接一个班,她都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情况,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每位同学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介绍他们在学校取得的进步,面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家长提出切实的建议,赢得了家长的信任。此外,廖凤英还积极建立家长群,在群里分享班级文化建设、日常班级管理及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她组织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得到了家长们认可,活动案例在桂林市家庭教育活动评比中获得了优秀案例。廖凤英也被誉为孩子的“良师”,家长的“益友”,她和家长们一起,引导孩子们在家校合力的守护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冬藏——潜心钻研,期待那一树花开多年来,廖凤英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和师生关系融洽,她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教学成绩卓然。这**年来,她所教授的班级学科期末质量测评均居全县前列,连续获县级“教学成绩一等奖”**次,“二等奖”*次。她的教学可谓是花开满香,她教过的学生有**名考取***、***等重点高校。在****年和****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年被评为县优秀边远乡村教师。****年秋被选入阳朔县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坊,并在****年*月送教下乡活动中担任上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教改活动。作为市级课题《人文价值的研究》和县级课题《乡村小学三年级寄宿新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积极完成了研究任务,都顺利结题。撰写论文多次获奖,并有三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一腔热血育新苗,亦师亦友伴花开。“未来我会继续守在教育的‘百花园’中,以爱之名,用心浇灌,迎接每一次的‘春暖花开’。”廖凤英说。作者:郑清文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