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用工断层倒逼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通州是著名的纺织之乡,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覆盖原料生产、织造印染、研发设计、成品生产、销售市场、货运物流等上下游领域全过程。****年通州家纺行业市场成交额超****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家纺产业集聚区和全球最大的家纺生产基地。 然而,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与庞大市场不匹配的是,目前纺织行业一线工人的年龄大多集中在四五十岁。“用工成本高、员工年龄大,是我们这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厂长黄美琴从事纺织行业已有**年,近年来越发觉得一线工人难招。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州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努力,从增强员工归属感、畅通一线工人成长渠道以及引进智能生产线等多个方面,寻找破解之法。 全国招工,提高待遇 增强员工归属感 “我们刚在微信群里发布了招聘启事,类似这种全国性的微信群,我们有好几个。”******主要生产销售色织布、服装,公司共有员工***人,其中大部分是南通本地人,只有零星几个来自外地。黄美琴说,前些年,还有不少外地人愿意来南通学习纺织,留下工作,这几年愿意从事纺织行业工作的人都少了,年轻人更是紧缺。 “目前,我们公司一线员工中有*人是外地的,都是跟着亲戚来的,已经工作*年了。”黄美琴表示,由熟人介绍来的员工更为稳定,所以企业除了参加政府组织的招聘会、通过微信群发布招聘信息外,还会鼓励员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招一线工人不限地区已经成为通州纺织企业的共识。位于川姜镇的江******,有**%的员工来自外地,公司副总经理李晓雷表示:招到人是前提,留住人是根本,为了吸引更多员工留下工作,公司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老裁缝家纺高度关注职工生产生活,公司除了为员工提供年终奖、节日奖、加班餐补,每年组织职工体检和团建旅游等福利外,还新建****平方米室外活动中心和***平方米主题餐厅,不断丰富职工文体生活。今年暑假,公司特地开辟了空间,为带孩子上班的职工提供方便。”李晓雷说。 挖掘人才,加强培训 畅通职工成长通道 *月**日,通州区举办第十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纺织行业专项比赛,近百名一线纺织工人参加比******的姬春玲,获得布机巡回操作项目比赛一等奖。 姬春玲是河南人,之前一直在张家港纺织企业打工,两年前来到通州。她表示,自己在张家港的时候,也经常参加企业乃至苏州全市的纺织技能大赛,此次代表企业参加通州的纺织技能大赛,与更多同行同台竞技、取长补短,非常开心。 近年来,通州区常态化实施“培训、练兵、竞赛、晋级”一体化活动,多次开展纺织行业的专项劳动技能竞赛大赛,累计参赛职工超****人次,近千人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 ******面料厂布机车间主管陆雪梅,就是通过“培训、练兵、竞赛”,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能手。****年,陆雪梅经过层层选拔,作为江苏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参加了全国纺织行业织布工(剑杆织机)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决赛,最终以**.*的总分,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予“全国纺织行业织布操作能手”称号。****年,陆雪梅被评为通州区第三届“通州工匠”,****年荣获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通州还通过打造产业链劳模工匠创新联盟矩阵,组织开展推选“纺织工匠”活动,命名纺织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持续建立完善的纺织工匠培育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已有*个纺织产业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近日,走进江苏******生产车间,只见智能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设备。 蓝丝羽是一家集现代化生产、产品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于一体的规模化纺织品企业。****年至****年,公司投资****万元引进国外进口的套件全自动吊挂生产线,并实现信息技术的集成。****年,公司又启动数字工厂项目,借助C*M系统(用户定制模式)实现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加工、包装发货全流程的个性化和智能化。“车间全流程数字化后,生产效率提升了**%以上。”蓝丝羽公司IT总监蔡春花说。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对家纺企业而言,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竞争力和发展机遇,还有用工成本、生产效率上质的变化。 近年来,通州始终把家纺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调研考察并对接软硬件服务、供应链平台、渠道销售等各环节的优质企业,打造数字化生态圈,引领家纺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通州***家规上高端纺织企业中,已实施数字化技改项目**个。 日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日报通讯员 纪宝莉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完成水中第四个承台浇筑 链上会友 百企共舞 两套“南通造”尾输系统通过测试 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强合力 南通港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艘次*-*月同比增长**.*% 南通元素闪耀博博会 检修农机战“三秋” 江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步高:带领***多人闯荡“一带一路” 相关文件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观音山新城**单元E*-**、D*-**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CC**、CC**单元部分街区详细规划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观音山新城**单元B**-**、D**-**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老城**单元L*-**、L*-**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CC**单元**街区详细规划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南通家纺城空铁特别管理区SP(B)-**单元A街区详细规划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通州区高新区西区单元B-**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批复 畅通职工成长通道,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用工断层倒逼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通州是著名的纺织之乡,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覆盖原料生产、织造印染、研发设计、成品生产、销售市场、货运物流等上下游领域全过程。****年通州家纺行业市场成交额超****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家纺产业集聚区和全球最大的家纺生产基地。 然而,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与庞大市场不匹配的是,目前纺织行业一线工人的年龄大多集中在四五十岁。“用工成本高、员工年龄大,是我们这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厂长黄美琴从事纺织行业已有**年,近年来越发觉得一线工人难招。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州相关部门与企业共同努力,从增强员工归属感、畅通一线工人成长渠道以及引进智能生产线等多个方面,寻找破解之法。 全国招工,提高待遇 增强员工归属感 “我们刚在微信群里发布了招聘启事,类似这种全国性的微信群,我们有好几个。”******主要生产销售色织布、服装,公司共有员工***人,其中大部分是南通本地人,只有零星几个来自外地。黄美琴说,前些年,还有不少外地人愿意来南通学习纺织,留下工作,这几年愿意从事纺织行业工作的人都少了,年轻人更是紧缺。 “目前,我们公司一线员工中有*人是外地的,都是跟着亲戚来的,已经工作*年了。”黄美琴表示,由熟人介绍来的员工更为稳定,所以企业除了参加政府组织的招聘会、通过微信群发布招聘信息外,还会鼓励员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招一线工人不限地区已经成为通州纺织企业的共识。位于川姜镇的江******,有**%的员工来自外地,公司副总经理李晓雷表示:招到人是前提,留住人是根本,为了吸引更多员工留下工作,公司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老裁缝家纺高度关注职工生产生活,公司除了为员工提供年终奖、节日奖、加班餐补,每年组织职工体检和团建旅游等福利外,还新建****平方米室外活动中心和***平方米主题餐厅,不断丰富职工文体生活。今年暑假,公司特地开辟了空间,为带孩子上班的职工提供方便。”李晓雷说。 挖掘人才,加强培训 畅通职工成长通道 *月**日,通州区举办第十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纺织行业专项比赛,近百名一线纺织工人参加比******的姬春玲,获得布机巡回操作项目比赛一等奖。 姬春玲是河南人,之前一直在张家港纺织企业打工,两年前来到通州。她表示,自己在张家港的时候,也经常参加企业乃至苏州全市的纺织技能大赛,此次代表企业参加通州的纺织技能大赛,与更多同行同台竞技、取长补短,非常开心。 近年来,通州区常态化实施“培训、练兵、竞赛、晋级”一体化活动,多次开展纺织行业的专项劳动技能竞赛大赛,累计参赛职工超****人次,近千人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 ******面料厂布机车间主管陆雪梅,就是通过“培训、练兵、竞赛”,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能手。****年,陆雪梅经过层层选拔,作为江苏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参加了全国纺织行业织布工(剑杆织机)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决赛,最终以**.*的总分,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予“全国纺织行业织布操作能手”称号。****年,陆雪梅被评为通州区第三届“通州工匠”,****年荣获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通州还通过打造产业链劳模工匠创新联盟矩阵,组织开展推选“纺织工匠”活动,命名纺织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持续建立完善的纺织工匠培育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已有*个纺织产业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近日,走进江苏******生产车间,只见智能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械设备。 蓝丝羽是一家集现代化生产、产品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于一体的规模化纺织品企业。****年至****年,公司投资****万元引进国外进口的套件全自动吊挂生产线,并实现信息技术的集成。****年,公司又启动数字工厂项目,借助C*M系统(用户定制模式)实现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加工、包装发货全流程的个性化和智能化。“车间全流程数字化后,生产效率提升了**%以上。”蓝丝羽公司IT总监蔡春花说。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对家纺企业而言,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竞争力和发展机遇,还有用工成本、生产效率上质的变化。 近年来,通州始终把家纺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调研考察并对接软硬件服务、供应链平台、渠道销售等各环节的优质企业,打造数字化生态圈,引领家纺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通州***家规上高端纺织企业中,已实施数字化技改项目**个。 日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日报通讯员 纪宝莉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