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钓鱼台街道:党建赋能基层治理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答卷”?
禹会区钓鱼台街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持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网格化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了一份乐居宜商、和谐幸福的“最优解答”。
图片附件
钓鱼台街道坚持把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以住宅小区为主体,推动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网格事项统筹管理。成立了*个小区党总支,*个网格党支部,**个小区党支部,配套成立了**个居民议事会。按照“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探索建立了问题“收集—交办—处理—反馈—评议”五步工作法,规范“一周一碰头、一月一盘点”工作机制。
街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各不相同,如何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钓鱼台街道给出破题之解——以“六大工程”项目化推进,以此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民生无小事,钓鱼台街道深入实施社区服务“双好”工程。以“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为主旨,开展“三项服务”,即优化“项目化服务”,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公开承诺一批为民服务项目,公示服务内容、责任主体、完成时间,采取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合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优化“不打烊服务”,聚焦解决上班族“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办事难题,健全延时错时、预约办理、轮值坐班等弹性服务制度,结合**小时电话受理、网上预约方式,让社区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优化“全龄段服务”,紧盯“一老一少”两个关键群体,广泛搭建“老年大学进社区”“儿童之家”等平台,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图片附件
通过实施“红色纽带”工程、党员活力工程,坚持“组”在前、把方向,“会”在后、抓落实,形成了“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干的组织体系,有力延伸了新时代党在基层工作的“触手”。深入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创建,打通了服务业主“最后一百米”的新路径。采取“一事一岗”,设置物业满意度入户调查岗位、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等重点岗位,***名无职党员通过岗位认领、签订协议书、积分管理,在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实施平安建设工程、民生兜底工程,充分运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畅通社情民意的有效机制。对居民有关矛盾纠纷诉求,严格落实“统一受理、分流转办、综合调处、跟踪督办、回访评价”。建立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定期结对进行就业帮扶,解释最新政策、推荐公益岗位、提供培训课程。实施商圈融入工程,盘活现有固定资产,对冠宜大厦第*层、**层、喜迎门三期闲置幼儿园等进行市场评估,制作招租广告。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围绕时代广场和冠宜大厦两个商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
图片附件
除此以外,钓鱼台街道以志愿服务联盟为框架,涵养出基层治理多元互动的源头活水。通过整合辖区企业、公益协会、志愿服务团队、学校等优质资源,打造了商户、企业、社会同唱一首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志愿服务双向循环模式。先后吸纳**家企业、**家商户、**支志愿服务队、*家公益组织和****余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形成“大联盟”架构的多元化志愿服务组织。将商居互促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围绕便民利民、社会治安、健康医疗、纠纷调解等方面,鼓励商企志愿者积极参与服务项目。志愿者根据个人储蓄服务时长转换为积分,兑换商户提供的健身、美食、培训课程等各类优质服务。
自联盟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年*月省级月评十佳组织典型、蚌埠市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第十八届蚌埠市文明单位、蚌埠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孵化的“义仓”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安徽省第六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通过不断聚内生动力、引外部资源,推动服务效能最大化,进一步激活了多元力量参与商居共治的积极性,探索出商业与街区治理互促互进、互惠互利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