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明创建】前岐镇开展“迎中秋”系列活动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中秋Mid-Autumn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月圆时,金满桂枝共婵娟。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新时代“福”文化内涵,加强大家对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熏陶和文化教育,*月**日下午,前岐镇人民政府、前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前岐社工站、前岐镇计生协会、前岐镇妇联和前岐镇团委在前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主题活动。**耀月华章 潮玩中秋活动伊始,由志愿者向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寓意、传统习俗及神话故事,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随后,五颜六色的超轻粘土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志愿者耐心细致的讲解超轻黏土相框画的制作过程后,大家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按照指导进行手工创作,主要采用揉、捏、搓、贴、叠、卷等手法,把超轻粘土做成各种生动形象的小兔子、月亮等造型。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着想象力,认真制作每一个作品,经过努力,一个个以中秋为主题的精美作品诞生了,大家看着亲手制作的作品,既开心又自豪。**佳节相聚乐金秋 群贤雅集博头彩“博饼”是闽南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众人依次排好队伍,*颗骰子从大家的手中掷出,又于大瓷碗里落下,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不绝于耳,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快乐的中秋交响曲。前岐镇开展的中秋佳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节日盛宴,这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大家在欢乐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中秋佳节。 **中秋小知识中秋起源“中秋”,又称“月夕”最早见于《周礼》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逐步传到民间。《唐书·太宗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到唐朝初期中秋成为固定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诗词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玉兔捣药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