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山街道:践行“三源四清”工作法 “就业+调解”高效化解纠纷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文山街道高度重视矛盾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创新探索“三源四清”基层治理工作法,不断优化劳动用工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方式,针对就业、调解等工作,实施联动工作法,“点线面”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就业+调解”服务。图片附件 一、典型引路,树立示范“点”,建立公共服务新模范 以基层治理、就业建设等工作为契机,重点推进特色工作。 一是深化基层治理赋能,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思路,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建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解纷平台,同步做实“基层综治中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社区警务室”基层平台,实现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骨干力量,打造“红山嫂”调解工作队,成立朱大妈、黄志青等“一社区一品牌”个人调解室,最大限度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实效,提供集爱心服务、招工候工、求职登记、政策咨询、信息推荐、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为一体的就业闭环一条龙服务,着力打造了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的“一体化”公益性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求职者肖某,****人员,有两个孩子与一位**岁老人需要赡养,因不识字且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找工作屡屡受挫,生活压力很大,通过文山街道就业之家工作人员的帮助,先后*次******与家庭入户等保洁岗,给肖某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文山街道“就业之家”创建运行以来,共提供岗位****个,登记用工****人次,长期合作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余家,实现就业***人次。文山街道就业之家获批****年“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培育站点”、文山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批****年度全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图片附件 二、突出重点,抓实工作“线”,筑牢基层治理新防线 以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 一是构建治理预防线,结合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一站式”解纷平台和社区网格员队伍,进一步明确网格划分和职责要求,强化巡访排查和调解化解,聚力“抓前端、治未病”,一体推进矛盾根源、诉求起源、风险来源“三源共治”,实现人清、地清、事清、物清“四项必清”;建立“***天不打烊”工作机制,提供错时延时服务,与文山司法所、文山派出所、白鹭律师事务所探索创新“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并不断深化“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形成人员下沉、力量聚合、条块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处置机制。 二是联动领新预防线,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和服务,担当流动网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排查员,鼓励其发挥自身职业优势,在走街串巷的工作过程中当好“移动探头”,融入基层社区精细化治理,努力实现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巩固在平时,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图片附件 三、全面推进,壮大基本“面”,构建纠纷调解新格局 不断拓宽合作外延面。一是智慧调解维权提速,文山街道就业之家充分发挥协商调解的前端性、基础性作用,秉承“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推广使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平台”,做优纠纷化解网上联动工作。通过“互联网+”线上受理与线下调解案件模式,实现调解不下线,“云上调解”扫码可得,调解维权“一趟不用跑”。截至目前受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案件***件,成功调解的案件***件,成功率达**.*%。 二是资源整合创新格局,文山街道就业之家结合日常调解工作,把街道、社区干部、网格员、乡贤、楼栋长,进行*+*+N工作深度融合,对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事件,启动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调解中心三方联调联处机制,形成多方联动、相互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矛盾纠纷解决得了、解决得好。同时融合“社区警务”与“网格治理”,推动“公安蓝”和“网格蓝”携手并进、共治共享,形成了多网融合,融创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辖区内某快餐店员工万某来到文山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求助,万某在店里工作一年多,老板突然以生意不好将其辞退,他向快餐店老板提出补偿申请遭到拒绝,因此发生纠纷。万某心急之下来到就业之家反映情况。专职调解员万某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警网联调机制,联合仁山坪片区民警将调解工作室“搬到”事发地。倾听劳动关系双方想法,受理共同诉求,普及劳动法等相关法规,引导双方进行协商,最终双方在片警的监督下,以被申请方多支付一个月工资达成调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