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五通桥区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近日,五通桥区启动第四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以来,“四普”工作队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从时光编织的乡野密码中,挖掘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五通桥区为高质量完成“四普”工作,邀请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在线和不定期实地指导,并招募各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镇文化专干、本地文史专家以及有“三普”工作经验的老同志,组建了约**多人的队伍开展普查工作。 普查队分*支队伍,分别由一名组长带领系统操作员、绘图员、图片采集员和一名内业人员,每天按不同的地域分工,不仅要记下文物点所在的地址、类别、保护措施、守护人等信息,而且还要从多个角度拍摄照片,对文物点的名称、坐标位置、年代、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采集和登记,并画出文物点草图。 在这个极端炎热的季节,普查队员们每天身背装备,头顶烈日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或游走在激流江边或攀爬在陡峭崖壁,严格精确地记录并寻找着每一处符合标准的不可移动文物踪迹。队员们面对的是遍布五通桥区全境的约***多处文物点,很多都分散在杂草丛生的山林,没有现成的道路。几乎每完成一处文物点的调查,都意味着浑身的汗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欣慰和收获也伴随着每一个普查队员。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加入实地调查的年轻队员们来说,对于这次难得的工作经历有了更直观深刻的感受。五通桥区文物“四普”队员杨昭来自重庆文理学院,他说道:“我的主要工作是普查外业信息户外采集,刚来的时候,我对普查工作的理解停留在培训的理论阶段,可投入工作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了我最好的学习方式。” 五通桥作为一个千年盐城,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盐业文明,五通桥的田野乡间到处散落着盐业遗址和盐文化遗产。此次“四普”,普查队员们穿行在时光编织的乡野村落,特别注重收集并挖掘这些遗址遗产,并一一做好登记整理,为下一步的盐业遗产专项调查做准备。 “这是我第一次来五通桥这样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参加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我发现五通桥这个区域盐业文化的传承历史非常悠久,产业链非常完整,同区域能保持这样完整的盐业文化是非常少见的。通过这次普查进一步摸清我们五通桥相关文化的规模、种类、大小,能够为后续五通桥文化元素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文旅融合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川旅游学院老师卢宗源说道。 据了解,此次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为建立普查机构、编制实施方案、开展普查培训。现进入第二阶段,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截至目前,我区文物“四普”已完成*个镇**处三普登记文物的实地调查工作,其中古建筑**处,古墓葬*处,石窟寺*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处。新发现文物点*处。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