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廊下镇中华村:以“三微”一体工作法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廊下镇中华村是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中华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找准发力重点,聚焦群众需求,探索“大党建”引领“微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微堡垒”“微力量”“微阵地”为核心的“三微”一体工作法,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锁锁基层治理“密码”,有效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完善组织架构夯实基层治理“微堡垒”廊下镇中华村党总支坚持党建统领、整体布局,按照“党建全覆盖”的原则,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做法,将党组织覆盖到全村的“神经末梢”中,形成了“*+*+*+X”的基层治理格局。“*”即依托“微网格”构建的*个网格支部,“*”即平安宣传、特需关爱、矛盾化解、治安防范的*个治保小组,“*”即*个村治保会,“X”即无限可能,根据村民所求、村民所愿部署的治理力量。通过完善组织架构,以点带面构建党群关系网格化体系,有效加强了基层治理的“载体”依托,也成为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对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凝聚党心民心、做好为民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了组织触角扎根在一线、资源力量整合在一线、为民服务开展在一线、困难问题解决在一线,也有效提高了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统筹联动整合凝聚基层治理“微力量”中华村党总支也重视激发“微主体”的“大能量”,凝聚“携手联治”的各方力量。不断深化党群协作,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与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一同探索电瓶车安全充电、老化线路更新方案;定期做好“积分制”管理,拓展党员群众参与“洁美乡村”等公共事务的渠道。不断优化共建共享机制,整合机关、事业单位等共建单位,支持室外插座安装、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整合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等党建“朋友圈”,为深化农村为老服务等工作赋能增效。通过汇聚各类主体的“微力量”,中华村将各方资源、智慧和力量有效整合,形成农村治理的巨大合力。基于“精细村庄管理、做优群众服务”的理念,中华村将凝聚起的力量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巨大能量,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服务触角也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深耕五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微阵地”中华村党总支深化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实现基层治理智慧化和精细化目标。发挥“政治”思想引领,依托“心联鑫”党群服务站、“事合院”党群服务点,以党建“绣花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挖掘“自治”源头活水,打造“百姓化事堂”,探索完善群众参与治理新模式;触动“法治”末梢神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以法治化管理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探索“德治”内生动力,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培育文明乡风。探索“智治”精准服务,依托现有数字设施升级智慧管理模式,及时准确掌握本村各类情况,“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水平。通过深化党建引领促“五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微阵地”,中华村在基层治理中坚持以政治为引领、法治为纲要、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智治为支撑,充分发挥“*+*+*+*+*>*”治理效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共筑乡村治理的“中华村样板”,切实促进“治理有效”这一乡村振兴重要要求的生根落地。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