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江北新区组织编制葛塘街道村庄规划 勾勒近郊水韵宜居和美乡村新图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葛塘街道位于江北新区北部,是直管区重要的涉农街道,享有新区粮仓的美誉。为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按照打造“江北新区近郊水韵宜居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江北新区组织编制了葛塘街道长城村、前程村两个村庄规划(以下简称“村庄规划”),总面积约**.**平方千米,开发边界外面积**.**平方千米,涉及**个自然村。该规划已于****年**月获得批复。守牢规模良田,尽显乡村本色长城村、前程村位于滁河、马汊河两河交汇处,属于典型的江淮水乡圩田地区,两村现有耕地约****亩,井字河骨架性贯穿村域,发展规模化农业优势十分明显,目前已形成优质稻米种植特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亩。近年来,葛塘街道不断加大规模农业建设力度,通过农田提质改造,应用农用无人机、插秧机等智能化农机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生产效率。村庄规划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要求,以提升耕地集中连片程度为方向,提出田、路、林、渠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措施,引导小田变大田,耕地布局整合优化,为进一步发展规模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规划基础。统筹三生空间,优化村域布局长城村、前程村现状村庄呈现“滨水沿路小聚集”的独特形态风貌。近年来葛塘街道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力度,打造了多个示范村项目,农村生态及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其中,长城村以其独特的水乡魅力,被评为南京市水美乡村示范村。村庄规划统筹长城村、前程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依托马汊河、滁河、井字河等自然格局,结合现状村落分布,形成“一带一核两心五片”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一带”为滁河-马汊河滨水生态景观带;“一核”为两河交汇处的农业发展综合服务核心;“两心”分别为长城、前程生态宜居中心;“五片”分别为规模农业发展区、生态湿地观光区、共创田园特色农业区、休闲农业综合发展区、中山科技园建设发展区。规划集聚提升村庄*个,特色保护村庄*个,城郊融合村庄*个,按照南京市乡村地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指南,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引导新增残疾人活动中心、电商服务站、加气站、小型商业旅游服务点等设施,不断提高长城村、前程村的人居环境。引导农旅发展,增添乡村活力近年来,葛塘街道锚定“都市精品生态农业”定位,持续加强农产品“产加销”,推动农业升级、农民致富,现已形成“弘霖四季”“坚禾”“绿都于聪 ”“寻味官塘”等商标品牌。与此同时,葛塘街道紧抓“年轻+亲子”客群,在小头李打造露营基地,相继举办了新区“滁河韵”帐篷集、“悦享金秋·葛塘GO”消费季、美丽乡村金秋文化旅游暨芦花大赏、葛塘街道自行车个人计时赛等多场户外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加入。村庄规划提出积极发挥“葛塘稻米、长城莲藕、前程锦鲤”的品牌效应,在重点发展规模农业基础上,沿“井字河”自然格局适当发展共创田园和特色农庄等,拓展特色种植技术培训、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乡村休闲康养度假以及相关农业旅游产业,合理预留用地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培育农旅服务节点,促进城乡融合和农旅融合发展,打造江北新区的近郊“后花园”。除此之外,结合长城村、前程村是紧邻中山科技园的“园边村”特点,村庄规划还提出“乡村客厅”理念,通过盘活利用既有村庄的闲置用地、用房,积极发展商务、休闲等服务业功能,探索城乡设施共享、以城促乡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实现农业现代化多元发展。提升环境品质,展现和美乡韵村庄规划以“滁河、马汊河”为纽带,进一步加强滨水生态景观带空间设计,充分利用长城村、前程村的圩田、滁河、马汊河等自然资源条件,植入滁河慢行走廊、仇庄红色基地、滨水人家、滨水游园、稻田艺术、滨河特色村、河湾湿地公园、马汊河花径走廊等旅游体验项目,形成依河沿路的乡村旅游环线,促进长城村、前程村从“单点营地游”变成“全域休闲游”。与此同时,村庄规划结合前程村南部的殷圩组,开展了村落“微更新”设计。殷圩组沿万史线分布,靠近中山科技园,邻近马汊河景观带,四周圩田环绕,建设用地约*公顷。规划设计从空间、景观、建筑、产业“微更新”理念入手,保留现状村庄形态风貌,利用闲置房屋与空地,作为乡村休闲旅游、园区商务活动等城市功能外溢的承载空间,满足新型城市消费需求,打造展现江北新区圩田文化特色的示范村。分享开始end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