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建设阵地 完善体系!泸州聚焦“一老一小” 用心守护“朝夕”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他们的幸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年来,我市聚焦“一老一小”,以“长乐泸州”养老模式、“****”普惠托育模式为抓手,补短板、增供给、优服务,先后出台《泸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泸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着力构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月**日早上*时**分,龙马潭区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区初迈托育园门口,市民王友萍和老伴将两岁半的外孙女交到托育老师手中。“这里离我们住的菁华美领居二期很近,走路过来就几分钟,老师们也很专业。”王友萍说,托育园还有在线监控设备,家长们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孩子情况,非常放心。据初迈托育园园长刘琴介绍,该托育园是龙马潭区首家依托社区阵地打造的普惠性托育园,建有普惠托位**个,为周边居民提供临时托、计时托、半日托、全日托、周末托等服务,自今年*月开园以来,目前已接收送托婴幼儿**余名。近年来,我市统筹城乡规划布局,盘活现有场地资源,创新打造园区、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幼儿园*类办托模式,建成各类办托机构***家、托位*.*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提前完成国家标准。其中,我市创新制定普惠托育机构认定标准,引导***家普惠性托育机构规范发展,打造示范机构**家。养老服务方面,我市积极探索“医养+、物业+、智慧+、社会+”*条养老服务路径,打造医养结合机构**家、年均服务*万人次,“物业+养老”服务站**个、年均服务*.*万人次,“城区**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构建。同时,持续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个、农村养老服务驿站***个、养老床位*.**万张。萝卜炖猪蹄、蒸鸡蛋、酸菜粉丝汤……**月**日,参加完舞蹈队两个小时的排练后,已临近中午,**岁的李玉梅就近在舞蹈教室旁的社区食堂吃了午饭。李玉梅是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天立社区居民,每周两次到社区老年教育学习中心参加社区舞蹈队的排练活动。“我们排练时间长,回家做饭太累,外边吃又太贵,社区食堂方便还实惠。”“食堂对**岁及以上老人免费,**-**岁老人*元一餐,**-**岁老人**元一餐,**-**岁老人**元一餐,每餐三荤两素一汤,每月前来用餐的老人约有***人次。”红星街道天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丽说,该养老服务中心集营养餐厅、阅览空间、爱心超市、康养中心、老年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面积****平方米,“不仅服务天立社区居民,还服务红星街道所辖居民。”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支持泸州等**个城市率先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并将重点支持提供具备短期托养的社区养老服务和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设项目。目前,我市已梳理储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涉及养老、托育、社区助餐、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健康服务、儿童游憩等服务设施建设。记者 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