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松山区探索推进城乡“用工互融”新模式,破解就业、用工双难题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这段时间我刚辞职,正处于找工作的空档期,刚好看到社区发的用工信息,我就来了,活儿不累,到现在已经干了**天,收入超过****块钱了,社区真是雪中送炭!”一大早,在松山区大夫营子乡藜麦种植基地,兴安街道禾勰社区居民张志立一边剪收藜麦麦穗,一边对记者说。同行的务工居民还有**余名。图片附件金秋十月,大夫营子乡*万亩藜麦黄熟,进入集中采收期,由于采用人机混收的方式进行收割,基地务工岗位需求激增,出现用工短缺。兴安街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探索实施城乡“用工互融”模式,积极搭建劳务对接服务桥梁,招募社区未就业人员加入割藜麦大军。“因为企业每天的用工量不同,我们前一天通过社区居民网格群发布招工需求,居民们以群接龙的方式响应,******的大巴车就在固定地点等候,把务工居民送到指定地点。”兴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东旭介绍,“参与务工的居民主要是就业困难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有部分低保户和未就业大学生。这个工作可以持续到**月初。”图片附件作为农业大区,近年来松山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速度加快,各类农产品种植、收获、加工等节点用工量激增,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出现季节性用工慌;与此同时,城区灵活就业群体庞大,但市场供需信息流通闭塞和权威性渠道缺失等问题突出。今年以来,针对这一现状,松山区各街道纷纷结合实际,以政府为“媒”,搭建对接平台,推进城乡“用工互融”,从“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难题,破解农村产业用工短缺、城区群众短期就业难双重困境,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图片附件近日,松山区上官地镇**亩沙参完成采收,急需加工去皮后进行销售,在当地务工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种植户刘立军与铁东街道晨曦社区取得联系,将沙参运至社区“邻里汇”零工小市场进行加工,既缓解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也让近百名社区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务工收入。劳务订单完成后,刘立军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沙参种植规模,并与晨曦社区签订了长期务工合作协议。图片附件兴产业、稳就业,共谱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目前,松山区“用工互融”新模式正在兴安、铁东、松州街道等多个街道、社区推广施行。“为提高城乡劳务用工市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我们现已成立了赤峰兴******,并筹备建立城乡劳务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库,社区备案人员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务工机会。”王东旭说,“未来,公司还将上线相关小程序,并常年承接全市各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大小工业园区各类劳务用工订单,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居民就业,实现城乡双向奔‘富’。”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