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创客之星】汪荪:漫漫寻茶路 灼灼匠人心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水雾氤氲、茶香四溢。调饮师汪荪端坐在茶台前,温碗、弃水、置茶、注水,加入糖浆和冰块摇合……一款名为“白茶莫吉托”的新中式茶调饮一气呵成,薄荷的清香和着白茶的毫香,让碗中的茶多了份生动和灵气。
    汪荪是“德茗舍”茶室的主理人。她不仅是安徽省技能大奖获得者、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还是徽州茶道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近年来,随着“新中式调饮”的饮茶新方式悄然兴起,她有了一个新身份——“调饮师”。作为人社部近年来公布的新职业之一,调饮师主要负责使用茶叶、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辅料,通过色彩搭配、造型和营养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调制饮品的制作。    “我们基于本土优质茶做出的创新茶饮,既好看又健康,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汪荪是喝着黄山茶长大的“土著”。生长在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她的童年几乎是在茶园的绿色海洋中度过。从小看着老一辈人采茶、制茶、卖茶,将嫩绿的鲜叶捧在手心,对茶的热爱在她的心中悄然萌芽。
    “鸭屎香又叫凤凰单丛茶,有‘茶中香水’之称,花香馥郁,炭焙后茶的香气、汤感、滋味都很平稳。”汪荪口若悬河,浸润在自己对不同茶叶的品鉴中。****年,汪荪开始系统性地学习茶文化知识。回忆起学习的经历,她至今仍是历历在目。当时,她曾为了了解广西六堡茶的原产地情况,靠着一身韧劲,硬是徒步跨过泥泞的山路,终于抵达六堡茶的核心产地。“学习的道路很辛苦,需要在每天的重复与琐碎中,专注一艺,厚积薄发。”汪荪感慨道。
    ****年,汪荪创办了黄山市首家茶业培训学校——“德茗舍”。
    在这里,她不仅传授茶艺技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员们在掌握茶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懂农业、懂茶叶、爱生活的人才,扶持培养一批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学校成立至今,已累计培养数千位茶艺、评茶专业人才,为黄山市乃至全国的茶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何以年轻人的方式让饮茶这一传统业态焕发出新活力?这是对茶文化饱含深情的汪荪一直在思考也在躬身实践的事。    ****年,汪荪顺应新的饮茶潮流,率先开展“新中式调饮”的研究和推广。受调酒师的启发,她以传统黄山茶为基底,创新使用量杯、摇杯、喷枪等调酒器具,将茶与水果、中药、酒酿、冰块等材料进行充分调和,形成了风味、口感、外观各不相同的多样化产品。这一创新不仅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为传统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德茗舍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汪荪正在指导学员制作“新中式茶调饮”,朱嘉诚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在体验的过程中,他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茶文化,从茶的名字、分类到制作、味道,一一感受,饮茶活动就这样融入到国潮仪式感当中。
    “调饮师不仅仅只是一个做茶的人,还是让顾客感受到幸福的手艺人。”随着爱茶群体的不断扩大,茶作为一种载体也给大家提供了新的社交途径。每年她都会结合时令节气、特殊节日组织一些茶事活动,把爱茶的人聚在一起,让大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近茶、爱上茶。
    “现代茶文化的两个极端:一是极端厚重的仪式和表演,使人敬而远之;二是轻松如奶茶般的快消品,完全消除文化。中国茶文化,应当在留存传统的同时,走向轻松与年轻化。”汪荪希望以一己之力,让茶文化成为最有烟火气的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