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基石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一直以来,喀喇沁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指引,立足生态环境优势,聚焦生态空间,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动解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喀喇沁旗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助力打好“三北”工程喀喇沁旗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km*,占喀喇沁旗总面积的**.**%,是赤峰市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通过制定明确、可视化的空间分布图,并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采取乔灌草综合配置、经济林、饲料林、固沙防护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生态效应,修复生态系统,减解荒漠化,助力打好“三北工程”。通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管控要求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活动,同步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五年来完成了植树造林*.**万亩、退化林修复*.*万亩,全旗有林面积达到了***.*万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稳定达到II类水质,全旗实现无黑臭水体,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质量。二、立足生态空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划定的生态空间为重点,聚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识别出的重点区域及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严格落实区域涉及的喀喇沁旗一般生态空间-水源涵养单元、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优先保护单元等核心单元管控要求,推动解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与挑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针对安全屏障建设中面临的水资源“瓶颈”问题,强化水源涵养地保护,提高区域用水保障。在划定的喀喇沁旗一般生态空间-水源涵养单元,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严格限制在水源涵养区大规模人工造林。禁止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发展,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持续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使得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缓解。二是针对安全屏障建设中面临的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弱化问题,强化核心管控单元护林造林科学指引,打造“营造万顷绿林、厚积生态资本”的生态修复模式。在划定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优先保护单元和旺业甸国家森林公园落实“封山育林”,对退化严重的林地进行修复,通过抚育、补植等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经过综合提升,马鞍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进一步夯实了京津冀乃至华北平原的防沙屏障,旺业甸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向华北地区南侵。通过坚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划定的开发保护格局,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了差异化的方案,全旗生态修复后森林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年规划发展林菌**亩、林药****亩、林果***亩、林禽*****只。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附加值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论。三、强化部门协同,服务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一是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基础,在《喀喇沁旗锡伯河水生态廊道综合治理规划》、《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编制过程中,水利部门、森林公园管理部门、规划编制单位与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沟通,对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的具体要求,确定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二是强化水、土等生态环境要素分区成果运用,联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有关部门,共促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支撑农业部门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重点管控区,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模式,有效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依托森林公园空间布局约束准入要求,为林业部门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建设提供支撑。喀喇沁旗在探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过程中,努力建设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充分发挥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前置性、引导性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保障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威胁和破坏,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充分发挥了分区管控生态环境优势,针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科学开展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推动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