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靖西:多措并举安民固边促振兴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视频 s 视频 e 图集 s 图集 e 正文s 广西靖西市地处中越边境,总人口约**多万人,居住着壮、汉、苗、回等**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和壮民族聚集区。是广西沿边和百色市人口最多的县(市)。近年来,靖西市依托边疆民族资源特色,通过创新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方式,全力打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境治理的“靖西样板”,走出边关特色的安民固边路。筑牢战斗堡垒 带动边民一起富靖西市始终坚持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打好村级基层组织选拔组合拳,通过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以“乡村振兴·争创五旗”评比活动为抓手,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不断强化村级党组织在带领村民干事创业中的示范和引领能力。带动了边民群众干事创业,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如龙邦镇依托口岸优势,整合驻地边检、海关、商务等*家驻地单位和基层党组织资源,建立区域国门党建联盟机制,实行一帮多个结对帮扶和党员代办制,组建运输、装卸互助组,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要事互商,优先安排边境贸易、落地加工等就业岗位增加边民经济收入。化峒镇推行“党支部+屯务理事会、屯务监督理事会+党群议事中心”的“党领群治”基层治理模式。依托粤桂协作帮扶的优势,全面实施“烟叶+优质水稻”、“烟叶+优质蔬菜”轮作模式,推进和美宜居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村容村貌换新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南坡乡借助粤桂协作的东风,投入***万元,打造***亩粤桂协作·靖西市南坡乡底定村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培育出适合南坡乡乃至百色市山地稻田气候环境的土著鲤鱼品种。****年*月,底定村黑鲤鱼成功注册“婻波鱼”驰名商标,并由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协助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争取到国家“山地稻鱼复合系统项目”资金支持,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形成产业化养鱼,目前已经连片建设****亩稻鱼综合种养科技示范基地,参与农户***户。辐射带动靖西壬庄、地州、吞盘等**个乡镇,扩大****亩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每年黑鲤的产值有****多万元。走出了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鱼双赢”的发展之路。百色黑鲤入选****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用活治理网络 边境善治无死角靖西市在维护边疆安宁和管边护边工作中面临着新的复杂局面。为切实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维护好边关和谐稳定局面,靖西市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县、乡、村三级联动,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治理机制,全市***个村(街、社区)划分为****个城乡网格,共配备专职网格员***名,兼职网格员****名。形成了以专兼职网格员队伍为骨干,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和各类志愿者队伍为辅助的“一专四兼”网格团队,三级治理网格全覆盖,边境乡镇以“守边富民,团结一心”为主题,打造百里边关团结稳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形成“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的基层“大治理”工作格局,乡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做到矛盾纠纷不出屯、不出村,在最基层就得到解决,各类隐患也能及时在网格内发现并上报解决。靖西市安宁乡等边境一线乡镇还创新设立“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体系,以边境一线村屯就近居住的每**户居民为一个联防小组,以联防小组为最基层单位来具体落实落细和布置边境管控各项工作。通过发挥“小网格”作用有效延伸社会治理“盲区”,有力打击了走私、“偷引带”等各类涉边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边境安宁。实现了社会治理和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活学传统文化 促进民族大团结靖西市坚持以德治为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创建“边关党旗红”党建示范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精神文明塑形铸魂、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等工作,以“德治教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乡村治理,促进各民族大团结,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美好乡风、家风,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依托国门党校、文明实践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化文明实践,讲好爱国戍边的感人故事,激发边民中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如靖西市龙邦镇强化边境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国门村”护龙村与越南高平省重庆县茶岭镇接壤,是龙邦国际性口岸所在地。近年来,护龙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边关党旗红”党建示范带创建为抓手,建强党组织,使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年*月**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村民委员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安德镇依托本镇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来养德和树德。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扮台阁、田间矮人舞、弄腊舞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壮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民间文艺队伍,每逢佳节或重大活动组织开展以扮台阁、田间矮人舞、弄腊舞、末伦、壮剧、舞龙舞狮、送牛神、安德山歌、放河灯等民俗文艺表演,大力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民族和谐发展。壮族织锦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弄腊舞、矮人舞、扮台阁等先后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文e 附件s 文件下载:关联文件:附件e 其他s 其他e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