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体验绿心公园的生态和谐之美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一个名人·一座青山·一处生活。在云龙区西北角,位于津浦铁路东侧的子房山公园为徐州又增添了一座生机勃勃的绿心公园。子房山山体公园建设结合子房山自然、人文实际,建设景点**个、“乐享空间”**处、“森氧漫道”*.*公里,于今年*月对市民开放。
茂盛翠绿的草地、蜿蜒幽静的小路、错落有致的登山步道……近日,记者来到子房山,探访这座城市绿心公园。
“依山而游、枕林而憩”的城市“后花园”
走在子房山公园,青山、绿地融为一体,山水揽翠、城景相映,一幅山城交融的生态和谐之美跃然眼前。
一早,西门前,热爱民族舞蹈的李大爷便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那灵动的身姿、轻盈的步伐,仿佛岁月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岁的他说:“我每周要来三次左右,这个公园空气好,环境好,来了心情就舒畅。”
带着这份对公园的初印象,向山上走去,潺潺的流水声不绝于耳,时而有蝴蝶翩翩飞舞,让人有种置身人间仙境的错觉。
循着水声,大瀑布小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水花飞溅,美不胜收。
忽而路过一处宕口山体,山体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八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八个字,正是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作为一座以张良为文化核心的山体公园,这八个字仿佛是这座公园的灵魂,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不禁对那段历史产生无尽的遐想。
自然馈赠、休闲逸趣与人文韵味交融
往山顶走去,更是一片热闹景象。或拍照打卡,或闲庭信步,游人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福建******子房山公园项目部的闫猛介绍说,为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他们在山上设置了羽毛球、乒乓球、太极等休闲健身场地共**处。
由东向西的路上,植被层次丰富,山路蜿蜒曲折,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据闫猛介绍,子房山公园栽植乔灌木***余种,栽植地被绿篱**余种。
绕过山上的林荫小道,苏轼写的《留侯论》摩崖石刻映入眼前。石刻前锻炼身体的市民正挥舞着木兰剑,踢着腿,一招一式,英气十足。
东看建筑西看景,这是闫猛的推荐。从东面望去,明清风格的院落、建筑古色古香。而西边的景色,则是一片自然风光的秀丽画卷,山水相依,绿树成荫,让人陶醉其中。
随着步伐缓缓向前,远处传来孩童们清脆的欢笑声。顺着声音寻去,便看到仅有***平方米的儿童游乐区。孩子们秩序井然地排队玩耍,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脸上笑开了花。纯真无邪的笑容,让整个游乐区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自从公园建成,我们这些当奶奶的可轻松多了,把孩子往这儿一放,他们开心,我们省心省力。”一旁的柳奶奶一边推着孙女的秋千,一边满脸幸福地笑道。
沿着儿童游乐区向北走,约百米就看到子房山公园的西门。西门的廊亭上,子房山匾额高高挂起,给人一种庄重而古朴的感觉。
亭内,退休的阿姨们交流着炒菜经验,三五成群的老大爷围坐下棋,他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开怀大笑,沉浸在棋局的乐趣之中。
廊道上,吹口风琴、拉二胡、听广播、直播的人,比比皆是。攀谈后记者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住在周边的居民,子房山公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险墙变摄影师的最美取景地
从西门回到东门,有一条便捷的公路沿着子房山北侧一路平坦。而这条路,也成了**岁周广玉镜头里最为出片的路。
周广玉在老年大学学习摄影,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带着老伴去风景怡人的地方,给她拍很多美丽的照片,除了东门的瀑布,这条北侧的公路便是周广玉眼中子房山公园最美的地方。
公路与山体被一墙隔开,而这面本身用作防止山体滑坡、碎石滚落等的山体消险墙,因为墙上绘制了**张连环画成为子房山的亮点。
这**张连环画将张良的故事浓缩其中,节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典故展现出来,每幅画还配有*个大字。
“博浪椎秦,凛然悲壮。”远处一位中年男子正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指着画上的字轻声读着。眼前温馨而美好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这公园不仅有自然风光的秀丽,更有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它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为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提供了一个既能享受生活又能感受历史的好去处。
一城青山半城湖,山可谓是徐州的风骨。为打造好这“依山而游、枕林而憩”的城市“后花园”,近年来,徐州坚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山体绿化提升和山体公园建设,保护自然禀赋。
眼下,在繁华都市的一隅,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到子房山公园慢跑、观景,享受“身处闹市而居于空谷”的幽静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信息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张焕钰  刘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