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小松镇穆墩村持续拓展深化“双带双创”机制——“头雁”振翅“群雁”齐飞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明早小松变**千伏余村线导线架设施工,大家*点集合。@所有人”……日前,收到电力施工外包任务的沈灼明,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通知了班组里的所有人。   沈灼明是建瓯市小松镇穆墩村电力外包工程施工队二班组的领班,也是穆墩村的“带富先锋”。   何为“带富先锋”?   ****年,穆墩村率先探索“双带双创”党建工作机制,即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小康、党员带头奔小康,创小康村、创小康户,先行先试土地流转模式,成立了“山地茶果开发”“淡水养殖”“大田粮经轮作增效”“柑橘保鲜及商品流通”“村办企业”*个“带创帮促”小组,发动全村**名党员帮带***户群众,充分调动大家团结奋斗奔小康的热情。   ****年,经过两年的实践,村里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村集体收入翻倍,人均收入翻倍,超过一半的农户达到小康示范户标准!   从“奔小康、建新村”到脱贫攻坚,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十年来,穆墩村始终牢记“‘双带双创’贵在坚持、贵在与中心结合、贵在实效”的嘱托,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探索。   如今,穆墩村的“双带双创”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头致富帮富,创乡村振兴和美村、创共同富裕带富先锋”。带领**位村民组建电力外包工程施工队的沈灼明就是村里的“带富先锋”之一。   “我们班组业务量多,一个月里二十多天都有活干。普通的辅助工一天能赚***元左右,月入五六千元不是难事。”聊起施工队的工作情况,沈灼明的言语中透着欣喜。   和沈灼明一样忙碌的还有老党员林振桂。   “再过段时间,地里的甘蔗就能采收啦。”人勤地不闲,年过花甲的林振桂除了种植水稻,还种了*亩甘蔗,他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我先带头试种,成熟了再把种植经验传授给乡亲。经过两年的尝试,现在*亩地能产甘蔗****根左右,按每根*元计算,*亩甘蔗的产值有*万元。”   “产业兴旺了,大家生活更富足,乡村才更加和美。”穆墩村党支部书记穆显亮说,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产业。近年来,穆墩村立足农、林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富民强村的产业发展路子。   记者走进位于村主干道旁的福建晨曦种业育苗大棚,只见苗盘上一株株花菜种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调节智能化喷淋设备,准备为菜苗浇水。   “这苗盘育了**棵苗,一盘价格**.*元。别看这个棚不大,一个棚一年能培育***万至***万棵菜苗。”穆显亮介绍,****年,穆墩村成功******,打造设施大棚蔬菜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采用规模化、专业化的育苗技术,不仅缩短了育苗时间,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公司新增近***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多户,促进农民年增收超****万元。   除了“晨曦种业”,穆墩村里还有专注于竹凉席等竹家居制品生******、创新研发风干鸭脖等肉类系列休闲零食的福******等多家企业。   就业有门,增收有路,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发展。在白猫竹业上班的村民老穆说:“家门口就有班上,赚钱顾家两不误。”   党员带头、企业带岗、村民共富,在“双带双创”机制引领下,现在的穆墩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万元,呈现出“头雁”振翅、“群雁”齐飞的美好景象。   如今,行走在村里,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村庄道路整洁通畅、农家小院花朵飘香……悠闲宜居的穆墩村,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不断完善洗衣亭、绿道、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去年,我们村还获得了‘福建省高级版绿盈乡村’的荣誉……”说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穆显亮喜上眉梢。   “今后,我们还要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等工作。”穆显亮说,“建设‘表里如一’‘形神兼备’的和美乡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双带双创’机制,也需要‘@所有人’。”  记者手记   穆墩村创新发展“双带双创”机制,用党建引领的“金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锁”,为各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   穆墩村的成功经验表明,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始终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成为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要与中心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驰而不息将党的建设抓牢抓实,推动形成构建“大党建”格局,让党建引领和机制创新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要把抓党建的工作细化、实化到抓生产、促发展、聚民力、惠民生上,聚焦绿色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做强做优“土特产”文章,更好地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共富。(来源:闽北日报)查不到的内容图片请点击网址查看http://***.******.***.cn/cms/html/joszfwz/****-**-**/**********.html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