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古街老巷“华丽转身” 居民幸福感再升温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以来,润州区金山街道杨家门社区党委着力打造“四‘元’蓄力,提升网格治理效能”项目,以辖区古街老巷为主空间,立足各族居民不同的实际需求和人群定位,联动区政协、区住建局等多家单位向基层赋能,通过集思广益、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推动街巷环境优化提升,让居民区“华丽蝶变”,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直以来,杨家门社区的居民面临着设施老旧破损和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双重困扰。社区虽有生活气息浓厚的巷景,但由于巷内杂物乱堆、空中飞线凌乱、墙面地面坑洼破损,居民多次提出是否可以对巷子进行升级“包装”。此外,社区老少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点不一,青少年渴望汲取更多有趣好玩的创新文化,老年人则期待茶余饭后的休闲文化。辖区基础设施的缺乏和文化设施的单一也制约了社区的建设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杨家门社区党委积极撬动各类资源,对清真寺街的环境进行优化提升改造,围绕“联”字诀,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区党委通过实地走访、征求意见,决定在居民家门口搭建木质栅栏,联合居民对花木、杂物进行归拢整理,让“家门口”的微景观更具美感。除了焕新绿植盆栽,社区党委还广泛发动网格员、党员、居民志愿者,对巷道内常见问题进行摸排、收集,针对墙体脱落、路面破损、雨棚老旧破损等问题,联合区住建局进行修复加固,让每一处改造都深得民心。除了要有整洁的“面子”,街巷治理还需增添实用的“里子”。社区党委联合区检察院党组充分利用巷内闲置空间,在巷道里、拐角处等点位因地制宜添置小巷爱心椅,让老人们有歇歇脚、唠唠嗑、乘乘凉的地方,让“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社区还把街巷文化、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绘”进辖区,打造一张靓丽的“街巷明信片”。社区党委立足“一墙一文化,一巷一场景”的思路,深挖巷内文化资源,联合区委统******党委为街巷增加民族彩绘文化墙等多处文化景观,帮助游客更好地辨识街巷、了解历史。同时,在每条主巷道的入口增设家门口文化“码”上听标识展板,配置多版本街巷历史音频,让街巷文化入耳入心,扮靓文化地标,涵养街巷底蕴。(记者 孙晨飞 通讯员 曹文钦)如有附件或图片请到网址中下载或查看http://***.******.***.cn/zhenjiang/qxdt/******/fd******efb*****b*****da******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