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壹先端: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点击查看图片动力软包极耳。点击查看图片实验室。点击查看图片展厅。点击查看图片上料、切片、非接触性除尘、反应、分切……不过**多秒,一块长方形金属片在完成各项工序后顺利出炉。只不过,这个金属片有点特别,两边各多了个“耳朵”,还是胶片材质的。浙******(以下简称文壹先端)副总经理黄勇辉介绍:“这是动力软包极耳,也是我们第一个产业化的拳头产品。”“我们的产品已陆续进入桑顿、太蓝、鹏辉等多家动力电池厂商供应体系,目前还在积极测试认证,也刚刚进入了蔚来汽车的供应商体系,如果顺利的话未来可能会应用在蔚来品牌汽车上。”黄勇辉表示。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什么是软包极耳?它是锂电、钠电、半固态、固态等动力电池的核心主料,具备导电、绝缘、密封和腐蚀耐久性等四大功能。大伙儿都知道,电池分为正极和负极,软包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复合材料。通俗地说,“耳朵”就是用于电池正负两极充放电时接触的。文壹先端生成的动力软包极耳,属于车规级别,电动汽车正是其主要市场。软包极耳是功能性材料,尽管在电池中所占体积不大,但将直接影响软包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此前市场上,日韩品牌的动力软包极耳占据了绝对领导地位,再加上一些关键技术与工艺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整体市场竞争力薄弱。如今,文壹先端的产品正在努力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的垄断,从材料、工艺和设备上均实现了国产化。“别看只是在金属片上下贴了两块胶,这可是集成了电化学、物理化学、热能工程学等*个学科的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产品。”在黄勇辉看来,想要实现从替代日韩企业到领先开拓,最关键的是要突破和掌握核心技术与工艺。早在多年前,企业创始团队和研发团队就开始专注软包极耳关键性材料的研究,从材料、工艺、工艺装置和控制算法等三环耦合自主正向研发,实现了产品关键性能指标零缺陷。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们的生产设备是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的,运行系统也是一个个代码敲出来的,行业内找不到第二家。”黄勇辉的语气很是坚定。于是我们看到,设计开发周期的大幅缩短。以一款新品的设计研发周期为例,国外企业一般需要**天,国内企业一般需要**天,而文壹先端可以做到**天。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动力软包极耳一般的使用寿命在*至**年,文壹先端的产品能够通过极限**天的电解液浸泡测试,换算后也就意味着其产品的使用寿命可长达**年。全过程的溯源。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和工艺曲线实现数字化,通过数字采集、挖掘、分析、诊断,实现了成型复合工序中工艺参数的溯源追踪。跻身“国家队”而真正让文壹先端进入“国家队”的还是一次成型技术。“我们的自研设备已经更迭至第四代,并将工艺镶嵌入结构、控制程序和算法,相较于同行使用的阶梯式加热成型或多级加热成型模式,在投资成本和制造流程费用上可实现大幅缩减。”黄勇辉展示了一组数据——直材成本下降**%,设备投资下降**%,燃动能耗下降**%,良品率达到**%以上,关键性能指标***%零缺陷……相较于前三代,企业第四代设备自动化集成度更高,只需在设备上输入相应参数,就能实现从上料到产品下线的全程自动化,且温控可精准到*℃以内。“我们还创新性地打造了‘一拖二’的产线,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条产线*倍产能。”黄勇辉说。目前企业动力软包极耳年产量近****万对。对于未来,文壹先端也有着自己的“三步走“规划:短期为刀片电池、软包动力电池快速上量,中期用*至*年左右的时间赋予固态动力电池更多商业应用场景,远期用*至**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固态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商业化,推动动力软包极耳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