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蓄势赋能 推动农村产业再发展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近年,龙安区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全过程,把产业兴旺星作为“五星”支部建设的关键环节,围绕土地资源、集体资产、产业融合做文章,全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不断取得新突破。  突出产业优势凝聚振兴力量  ****年开始,东上庄村开始试种菊花,经过*年发展,菊花产业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根据每年的气候变化和市场行情,种植面积维持在**亩至**亩之间,并配套建设了烘干房,形成了“种植、烘干、包装、售卖”一体化链条,带动了**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大棚是东上庄村特色产业的又一利器。该村现建有*个大棚,在专家指导下,大棚实现了无公害果蔬和羊肚菌的接续套种,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余万元。****年,该村引入蟠桃、贡杏种植,先期试验种植面积**余亩。“根据实际情况,多维度发展乡村产业,把优势凸显出来,才能真正凝聚起乡村振兴力量。”郭玉鹏说。  如果说东上庄村的产业现状是“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结果,那么“扬长避短,弯道超车”用来概况黑玉村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则再合适不过。**月**日午后时分,黑玉村粉条加工厂房内一片忙碌,村民杨麦香用手推车把一摞粉条送到冷库区,在此等候的工人窦生林接过手推车,两人合力把粉条堆放整齐。“今年红薯产量多,粉条加工也多。卖粉条当然比卖红薯赚的多!”杨麦香乐呵呵地说。  善应镇黑玉村地处丘陵浅山区,由于地形限制和干旱缺水,种植小麦、玉米受到一定限制。该村充分利用坡地广、日照足的特点发展红薯花椒套种产业,同时引进粉条生产设备和烘干设备,每年可加工粉条**余吨、花椒*吨,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余万元。黑玉村毗邻小南海、靠近昆玉山,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年,黑玉村成功创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今年*月,新改建的**套旅游民宿开始营业,为该村乡村旅游发展注入动力。黑玉村党支部书记袁秋英说:“黑玉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盘活资产资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龙安区共有***个行政村,各村都在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像东上庄村、黑玉村这样的典型村走在了前列。这些村深挖自身优势资源,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使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力量。  延伸产业链条擘画“一乡一业”  在安阳市,“马投涧小米”被众多消费者津津乐道,马投涧镇不仅有广泛的谷子种植地带分布,更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小米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旁,技术工人查看着每一台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从带壳谷子到金黄小米,经过**道程序的加工,谷物最终成为飘香的小米产品,入袋包装后******负责人申冬生说:“探索产品深加工、建立完整产业链条是农产品产业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马投涧镇,亿天米业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我们不仅拥有谷子种植基地,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了较著名的小米品牌。”  在消费者群体中,“马投涧小米”的名声越喊越亮,这和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之路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密不可分。依靠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瞄准市场定位、打通产业链条,这正是龙安区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所走的路子。  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下,龙安区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初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产品初加工,并在深加工方面持续发力。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也打开了名声、拥有了固定消费群体,马投涧镇的小米、贡杏、香油,善应镇的三仓苹果、南海鸭蛋、冯家洞圣女果,马家乡贾家村的桑葚及其系列产品,成为龙安区特色农产品的代表,而像红薯、粉条、小米、苹果等地域特产,更成功申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  产业兴旺星是“五星”支部建设的重要环节,龙安区“五星”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各乡镇产业的蓬勃发展。龙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祁德刚介绍:“经过多年发展,龙安区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花海龙泉’以花卉苗木的种植、销售、管护闻名,‘田园马投涧’致力于发挥品牌优势,发展谷物、芝麻和杏种植加工,‘文化善应’和‘山水马家’则凭借域内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围绕观光旅游、餐饮住宿做文章。这样的产业定位和规划是在综合分析、科学研判基础上产生的,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展现品牌效应,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厚植产业活力聚合资源要素  周家庄村位于龙泉镇,共有***户、***余人,该村体量小、优势资源缺乏,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产业薄弱、动力不足”的特点。****年下半年,周家庄村向帮扶单位申请资金购进了一批共*台农机设备,****年*月成立了专业的农机合作社,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转和维护,农忙时节为本村及周边乡镇的农田提供作业服务,全年营收超过**万元。  和东上庄村、黑玉村相比,周家庄村可谓劣势明显,而这样的村在龙安区也更为普遍。面对乡村振兴任务,通过对口支援、土地流转、资产出租等形式,千方百计增强造血功能、厚植产业活动成为各村的必然选择。马投涧镇的辣椒基地、彰武街道的瓜蒌基地、马家乡的杂粮基地,正是围绕土地做文章、通过流转增效益的典型;东风乡三家庄村、文昌街道宗村等近郊村则依靠集体资产租赁获得可观收入。近年,龙安区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聚合各类资源要素,厚植产业活力。技术支持上,龙安区围绕红薯、小米、贡杏、花卉苗木等四大农业产业成立*个课题攻关组,强化全产业链研究。政策支持上,该区出台了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长远规划,通过激发村“两委”干部积极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政策激励。资金扶持上,龙安区设立了专项保险基金,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项目遭遇挫折,即可申请损失补助,这为该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防风险机制保障。  高站位、广布局,巧谋划、多路径,使得龙安区在产业布局、品牌打造、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均取得进展。经过多年探索,龙安区农业产业形成了支部引领、龙头带动、村企联建、村村联合、电商助力等*种类型的发展路径,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益经验。下一步,龙安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谋在细处、抓在实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增收。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