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绍兴晚报】耳朵里长毛发霉,竟因频繁掏耳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记者 潘秀玮 **岁的罗女士特别爱干净,特别是洗澡后,总喜欢拿棉签把耳朵掏干净。两周前,罗女士觉得右侧耳朵不舒服,就更加频繁地用挖耳勺掏耳朵。上周,罗女士突然右侧耳朵开始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她赶紧来到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 该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晨光接诊后,详细询问了病情,并通过专科检查后,诊断其为真菌性外耳道炎。针对病情,王医生给予定期清理外耳道、药物滴耳等对症治疗。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罗女士的右耳症状明显好转了。 “耵聍(俗称耳屎)是耳道内的自然分泌物,具有杀菌、保护和润肤作用,能够防止感染和昆虫入侵。正常情况下,耳道有自我清洁功能,不需要频繁额外干预清洁。”王晨光介绍,“真菌性外耳道炎又称耳真菌病,罗女士的外耳道里长毛发霉,其实是因为外耳道环境改变才产生的真菌。” 王晨光提醒,市民一旦出现外耳道胀痛、奇痒等不适,外耳道的分泌物增多,外耳道有阻塞感、听力下降、耳鸣甚至眩晕等情况,需要警惕可能出现了真菌性外耳道炎,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免疫力功能低下的患者更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诱发外耳道感染等健康问题。 “要预防真菌性外耳道炎,日常生活中首先应避免过度清洁,尽量少挖耳朵,以免破坏耳道内的自然防御机制;其次,保持外耳道干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洗头、洗澡时,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水分进入。”原供稿:耳鼻咽喉科 朱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