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释放深蓝磁力 招引一流智力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日,****年南通海洋产业校园行活动,先后走进中国海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专场招聘会。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的应届硕士石传成,提前做了功课,带来了不少简历,“南通地理位置挺好的,今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船舶海工企业,适合我的岗位很多。” 向海图强,南通呼唤新智力 近年来,我市加快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蓝色动能”。船舶海工产业作为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走出一条由传统船舶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升级之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正以更快步伐向海发展,加快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 快速发展的海洋产业,迫切需要各类创新人才的加入。此次**家优质企事业单位远赴青岛、哈尔滨,提供船舶生产设计工程师、品质检测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研发技术员等***个岗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岗位***个。 除了企业招聘,人社部门还带来了海洋产业专项优秀青年人才选调的岗位信息,市工信局、水利局及如皋、如东等**个部门、县市、园区,遴选出**个海洋产业专项选调岗位,涉及海洋生物学、海洋经济学、航道港口、船舶工程等专业。 潜力巨大的海洋产业,也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作为****年南通海洋产业校园行的收官之行,企业共收到***份简历,其中硕士研究生***人、博士*人。“我们有**薪、包食宿,还有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很不错。”惠生清洁能源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吴京鸿说,这次跑的几个学校,特色专业和企业需求十分对口,也收到不少合适的简历,“回去我们会先组织线上面试,再作进一步打算。” 挺进深蓝,他们将从南通出发 船海、电气、化工……哈工程的很多涉海专业,底蕴深厚。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的招聘活动,也邀请了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等附近高校学生参与。山东人朱丽丽就是哈工程青岛校区海洋工程专业研三学生,“聊了两个企业,专业很对口,也都聊得很开心。”朱丽丽说,南通的船舶海工很强,自己也更倾向到长三角地区就业。 在黑龙江大学就读的内蒙古人高劼滢、在哈工程读材料与化工硕士的沈阳人夏瑛琪,也都是看中南通在长三角的区域优势、发展前景,“地理位置好,气候好,也有更多的机会。”高劼滢在******投了简历,岗位是船舱压力容器的设计,“也可以接受其他的岗位,俄语六级是我的优势。” “南通是个宜居的城市,对我来说也会有比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中国海洋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生穆周杰说,南通的船舶制造、海上装备相关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岗位。 两天的招聘会里,也遇到不少南通学子,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的王振南就是其中一个,“我一直想回家乡发展,所以特别关注南通的招聘信息,在学校里看到‘南通’两个字特别亲切,也很自豪。”王振南在启东中远和惠生清洁能源都投了简历,真诚表达了想回通的愿望。 校政企合作,走好精准引才之路 “南通在学校建立人才工作站已经*年了,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多人到南通就业。”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王圣丹介绍说,南通的海洋产业与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探测技术等专业非常匹配,许多企业实力强劲、发展潜力也很大,“在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之外,也希望能推动与南通的产学研合作。”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高级人才发展主管周存宏,每年都要到哈工程跑好几趟,“哈工程的船海专业排名全国第二,和企业需求相关度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动手能力都很强,工作也很踏实。”他一边收简历,一边与前期投过简历、通过考试的同学联系,“有*位同学到现场来签了协议,企业的哈工程学子队伍又壮大了。” 今年**月,南通市政府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约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深入的政校合作,将强化南通的海洋高新技术供给、海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周存宏也希望能够借助研究院的力量,带动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学生的******,同时解决企业现实需求和完成毕业设计,实现双赢。”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一鸣表示,下一步,立足服务南通海洋产业发展,人社部门将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常态化引才对接机制,线上加线下、前端到后道,让引才活动常办常新、永不落幕。 日报记者 何家玉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相关新闻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完成水中第四个承台浇筑 链上会友 百企共舞 两套“南通造”尾输系统通过测试 企业违规建设被罚 放归*.*万余尾鱼苗 南通港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艘次*-*月同比增长**.*% 高效服务企业 主攻项目建设 洋吕铁路*标开启T梁架设新征程 江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步高:带领***多人闯荡“一带一路” 相关文件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CC**单元部分街区详细规划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五龙汇生态改造—永昌路周边绿化工程等**个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南通创新区文兴路东、科融路南、大剧院路西、朝阳路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崇川区幸余路北、通生路西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南通创新区学通路东、科融路南、朝阳路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园港中横河南、新开南路东、新兴路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贤路东、瑞达路南、林荫路西、民生圩河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的批复 市政府关于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乐成路(苏十四河东侧支路—江康路)工程等*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方案的批复 服务南通海洋产业发展,我市**家优质企业北上揽才—— 释放深蓝磁力 招引一流智力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 字体:[ 大 中 小 ] *—*日,****年南通海洋产业校园行活动,先后走进中国海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专场招聘会。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的应届硕士石传成,提前做了功课,带来了不少简历,“南通地理位置挺好的,今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船舶海工企业,适合我的岗位很多。” 向海图强,南通呼唤新智力 近年来,我市加快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蓝色动能”。船舶海工产业作为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走出一条由传统船舶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升级之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正以更快步伐向海发展,加快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 快速发展的海洋产业,迫切需要各类创新人才的加入。此次**家优质企事业单位远赴青岛、哈尔滨,提供船舶生产设计工程师、品质检测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研发技术员等***个岗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岗位***个。 除了企业招聘,人社部门还带来了海洋产业专项优秀青年人才选调的岗位信息,市工信局、水利局及如皋、如东等**个部门、县市、园区,遴选出**个海洋产业专项选调岗位,涉及海洋生物学、海洋经济学、航道港口、船舶工程等专业。 潜力巨大的海洋产业,也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作为****年南通海洋产业校园行的收官之行,企业共收到***份简历,其中硕士研究生***人、博士*人。“我们有**薪、包食宿,还有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很不错。”惠生清洁能源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吴京鸿说,这次跑的几个学校,特色专业和企业需求十分对口,也收到不少合适的简历,“回去我们会先组织线上面试,再作进一步打算。” 挺进深蓝,他们将从南通出发 船海、电气、化工……哈工程的很多涉海专业,底蕴深厚。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的招聘活动,也邀请了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等附近高校学生参与。山东人朱丽丽就是哈工程青岛校区海洋工程专业研三学生,“聊了两个企业,专业很对口,也都聊得很开心。”朱丽丽说,南通的船舶海工很强,自己也更倾向到长三角地区就业。 在黑龙江大学就读的内蒙古人高劼滢、在哈工程读材料与化工硕士的沈阳人夏瑛琪,也都是看中南通在长三角的区域优势、发展前景,“地理位置好,气候好,也有更多的机会。”高劼滢在******投了简历,岗位是船舱压力容器的设计,“也可以接受其他的岗位,俄语六级是我的优势。” “南通是个宜居的城市,对我来说也会有比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中国海洋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生穆周杰说,南通的船舶制造、海上装备相关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岗位。 两天的招聘会里,也遇到不少南通学子,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的王振南就是其中一个,“我一直想回家乡发展,所以特别关注南通的招聘信息,在学校里看到‘南通’两个字特别亲切,也很自豪。”王振南在启东中远和惠生清洁能源都投了简历,真诚表达了想回通的愿望。 校政企合作,走好精准引才之路 “南通在学校建立人才工作站已经*年了,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多人到南通就业。”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王圣丹介绍说,南通的海洋产业与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探测技术等专业非常匹配,许多企业实力强劲、发展潜力也很大,“在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之外,也希望能推动与南通的产学研合作。”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高级人才发展主管周存宏,每年都要到哈工程跑好几趟,“哈工程的船海专业排名全国第二,和企业需求相关度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动手能力都很强,工作也很踏实。”他一边收简历,一边与前期投过简历、通过考试的同学联系,“有*位同学到现场来签了协议,企业的哈工程学子队伍又壮大了。” 今年**月,南通市政府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约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深入的政校合作,将强化南通的海洋高新技术供给、海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周存宏也希望能够借助研究院的力量,带动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学生的******,同时解决企业现实需求和完成毕业设计,实现双赢。”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一鸣表示,下一步,立足服务南通海洋产业发展,人社部门将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常态化引才对接机制,线上加线下、前端到后道,让引才活动常办常新、永不落幕。 日报记者 何家玉 开始 内容附件标签 结束 内容附件标签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