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我市前10个月共发放救助资金15.4亿元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社会救助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增强。截至**月底,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万人、特困人员*.*万人、低保边缘人口和支出型困难人口*.*万人;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万人中符合且已纳入民政兜底保障的有*.*万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月,全市民政部门支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亿元,同比增长*.*%。今年国庆节前,向特困人员等发放每人****元的一次性补助金,合计发放****万元;*月、*月连续*个月向低保、特困对象发放**元的价格补贴,合计发放****万元。社会救助服务更有温度。我市建立了“望闻问切”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线上线下一体发力,变群众“被动申请”为政府“主动发现”。依托大数据“望”民生,汇集乡村振兴、医保等**个部门**项****余万条数据,自动预警群众涉困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目前已核处涉困预警信息*.*万条,主动救助其中符合条件的对象****人次;依托网格化“闻”民声,在县乡两级分别组建不少于***人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信息员队伍,及时发现需要救助的群众;依托铁脚板“问”民情,落实“一线工作法”,分级开展入户调查、走访调研,面对面倾听困难群众诉求;依托优服务“切”民需,大力宣传推广应用“皖救一点通”,依据困难类型落实相应的救助措施,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社会救助改革推向纵深。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困难群众在居住地申办救助改革,彻底打破申办救助的地区隔阂和户籍壁垒,在我市居住一年以上并持有居住证的外地户籍困难群众可直接向经常居住地提出救助申请,目前已为户居分离的**人办理低保等救助。在全省首创特困人员丧葬补贴制度,特困人员死亡后,向为其办理丧葬事宜的供养机构或亲属发放****元补贴,彻底解决特困老人“身后之忧”,*—**月发放丧葬补贴***.*万元。全面推广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提供平台,我市成为全省第一批实现互助社全覆盖的地市,已累计筹集互助社救助资金****.*万元。社会救助信访态势持续向好。我市连续三年开展社会救助信访“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行动,千方百计化解疑难信访,推动“信访”变“信任”。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救助信访共**件,办结率***%,万人信访率*.**,为全省最低,被省民政厅连续三个季度通报表扬。全市社会救助信访工作呈现“满意度上升、信访量下降”的“一升一降”良好态势。(记者 汝平)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