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聚“三力”拓三“业” 绘就山区县农民共富新图景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以来,武义县持续聚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围绕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主线,以项目强农、产业富农、就业助农为抓手,有效拓宽农村居民与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助力农村领域高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农居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总产值增速全市第一。项目助力“农民增收”“目前,省级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验收并开始试运行,等完全投入生产后,该项目将实现年食用菌菌种供应能力***万棒目标,同时采用食用菌液体菌种的菌棒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在省内率先开展香菇液体菌种研发推广示范。”日前,武义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顺利通过中期评估。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下面的子项目,该项目是由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县科学技术局为实施单位,探索“科研院所+平台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种业综合服务体系,最终打造成集人才引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据了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以茶叶和食用菌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实施一系列提升工程,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样板区、数字赋能农业转型标杆区、产业引领共创共富示范区。为深入激发强村富民动力,今年以来,我县通过持续推进衔接资金、竞争性项目资金,******、村经济合作社等运营主体,折合股份确权至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明确低收入农户享受项目分红**%以上;试点开展“一户一育苗,共富‘山海鸡’”低收入农户认养代养增收项目,完善鸡苗发放、技术指导、产销对接“一站式”服务,助力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同享“政策红利”。同时,制定《武义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武义县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实施细则》等“菜单式”助农惠农政策,通过打造“政策找人”精准推送模式,引导农户自主创收。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万余元,其中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资金奖补***.**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余人次。深耕农业“内生动力”日前,在俞源乡下杨村******,一个个菌稻轮作拱棚错落有致,村民们在棚内有序地种植着羊肚菌。他们有的在翻土,有的在裁菌包,有的在放菌丝……一派忙碌的景象。“菌稻轮作改变了以前传统单一的模式,实现一田两用,水旱轮作。”基地负责人杨总告诉记者,“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见效快,相比其他菌类,市场售价高,是增收致富的好产业。羊肚菌一般秋冬季种植,冬春季采收,采收时节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和优质稻生产正好接茬,可以实现菌稻轮作模式,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亩均产出效益,实现有机稻田效益最大化,让‘冬闲田’向‘增收田’转变。”近年来,武义针对山区农民种粮效益低、种粮意愿下降、季节性抛荒等现状,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循环理念,探索推广农业稻药、稻菌、稻姜、稻油、稻渔、莲鳖等*种轮作共生模式,抢抓农业种植季节时间差,实现有限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截至目前,全县轮作面积达*万余亩,带动农户年增收****余万元。为深耕农业“内生动力”,武义还引进省农科院优质蔬果品种,由农技专家特制种养“菜单”,免费为农户提供良种、基肥、技术指导,并依托机关助销、集团采购、市场批发、政府兜底等方式有效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山区农业规模化、农产品商品化,实现小农户大合作、小生产大市场。立足打造“有机农业第一县”战略,武义努力引导有机国药、有机茶等龙头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富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带富创富作用,让小户、散户告别单打独斗,实现抱团共富。(转载自武义报)
如有图片或附件等请到网址中查看或下载http://***.******.***.cn/art/****/**/**/art_**********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