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 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综合监测预警能力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 围绕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履行和“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框架下,吉安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实施“机制优先”“联合分析”“督促整改”等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构建“调查部门主导、管理部门协同”的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体系,优化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制止、严查处、严整改”的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目标。 从“单科室行政监管”向“多科室协同监管”转变。构建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机制是吉安市自然资源局结合新时代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的一项改革和创新举措。通过开展综合监测监管,注重从自然资源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动态掌握自然资源利用变化情况,强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耕地保护、执法监察等管理业务协同推进,切实做到抓在经常、严在日常。研究制定《吉安市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工作协同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分工,成立以市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工作调度会,研判监测监管形势,协调处理问题,推进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对耕地开展动态监测、分析、研判,充分对接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利用、督查执法等管理需求,聚焦当前重点关注事项,针对性开展专题研究,形成全市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工作纵向联动、横向协调、高效共享的工作模式。 从“一查单用”向“一查多用”转变。今年省级下发遥感影像及监测图斑后,市局改变以往将省级下发遥感监测图斑主要用于日常国土变更调查的做法,第一时间叠加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农转用数据、土地矿山卫片执法、长期稳定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拆旧区范围、河湖岸线数据等自然资源管理相关数据,围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不合理流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增建设、城镇开发边界外新增集中连片开发建设情况、批而未建、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常态化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违法用地等分类分析研判工作,形成疑似问题图斑清单,由市局各相关业务科室明确整改时间和整改要求,形成各业务重点整治图斑。县级根据图斑分类情况分乡镇开展外业核实,实地举证核实实际利用地类、范围、面积等情况。市局通过“重点督办”“风险提示函”等方式,督导各县区按要求逐一整改,逐个销号。通过一次性下发图斑,避免地方举证的重复开展,实现一次调查多部门、多事项共同应用的“一查多用”。 从“年度变更为主、日常变更为辅”向“日常变更、年度变更共进”转变。我市****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国家下发遥感监测图斑共*****个,其中疑似耕地流出*****.*亩。截至目前,****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国家下发图斑数*****个,图斑覆盖率**.**%,其中疑似耕地流出*****.**亩。日常变更全市通过国家核查****个,面积*****.**亩。国家监测图斑个数同比下降**.**%,疑似耕地流出面积同比下降**.**%。通过实施多业务协同的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一方面,借助监测监管工作的紧密协同,促使各县区在日常工作中即行解决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有效缓解了年终各业务考核的紧张态势;另一方面,通过将即时整改的问题图斑迅速纳入日常变更调查,显著减少了国家监测图斑数量及疑似耕地流出面积,大幅减轻了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工作量。通过调查监测部门的积极主动作为,极大地拓宽了监测数据的有效供给范围,精准契合了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对数据多样性与可靠性的高标准需求,进而实现了调查监测工作效能的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