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创新引领实干担当 向“新”势能持续汇聚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创新则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月**日召开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点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担当实干,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取得新成就,为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汇聚澎湃动能。 创新驱动,离不开政策撬动。市财政局企业科科长陈皖粤介绍,我市出台《数字赋能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X”政策体系》,将于****年*月*日实施。新产业政策做到“有增有减有变”:增加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减少荣誉奖牌称号认定政策,变直接补贴为金融撬动。接下来,市财政部门将持续优化政策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以政策激励更多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促进创新资源向创新主体聚集。持续深化改革机制,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财政统筹力度,激活发展动能。 “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创新方能制胜。全会为我们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制定了‘任务书’,绘出了‘路线图’。”马鞍山软件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伟说,马鞍山软件园综合评价在全省软件产业园排名第一,刚刚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年度安徽省软件名园”称号,是荣誉、激励,更是新起点。作为中国特色小镇**强,未来,园区将坚持用全会精神推动工作,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主导产业,持续放大优势,加快提质升级,加强产业集聚,通过创新驱动、项目支撑、人才引育和政策助推等渠道,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马鞍山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伋菲菲表示,马鞍山经开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创新第一动力,目前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个,其中国家级平台**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园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动制造焕新,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和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电子等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 “全会提出的‘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明确了清晰路径。”市人工智能专班工作人员、市科学技术局三级主任科员杨晴表示,市科技部门将聚焦打造动能强劲的科技强市,在聚力培优育强创新主体、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聚力深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尤其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我市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支持利好政策频出,在省内率先出台《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具体落实举措。在政策的加持下,我市将加大引育人工智能企业,积蓄发展优势,培养高层次人才,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副科长孟艳君表示,我市近期拟出台《全市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年工作要点》。市工信部门将按照要点要求继续发挥市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班作用,抓好统筹协调工作,有序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新基建提升、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产业治理数字化提升“六大行动”,推进中小企业“多转快转深入转”数字化转型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千帆竞发”工程、中小企业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服务工程三项改革,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链、做强产业链、完善资金链、优化人才链,为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工信力量。 创新是企业发展******副经理龚志翔表示,企业将聚焦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的持续迭代与升级,努力实现特钢产品的高端化、绿色化、高效化生产,全力突破材料长寿命、高性能化以及高强度、高韧性材料的轻量化等关键技术瓶颈,积极探索高温渗碳和绿色化减免热处理的新工艺路径。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紧密结合特钢生产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运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提升制造智能化水平。同时,着力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融合与协同,不断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坚定不移推动特钢产业链向更专业、更深层次迈进,全力塑造宝武优特长材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季晨辰 刘挺 邬刚 杨正文 通讯员 张俊 史平 姚杰超 蒋李炎 唐夙 罗继胜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