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更好服务地方发展?不断优化与地方产业链相匹配的专业设置,正成为重要途径。今年,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建*支专业调研团队,历时近*个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了专业产业吻合度情况调研,并于近日系统形成《宜兴高职校对接宜兴“*+*+N”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下称《报告》),为该校未来*年专业优化描绘出一幅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的发展蓝图。“我们的生源**%以上是宜兴本地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本地就业。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培养上强调‘在地化’,推动人才教育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刘炜杰解释说,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招生口”“就业口”最能反映问题。近年来,宜兴高职校个别主干专业这两个“口”都受到了大环境的一些影响,报名人数明显减少,毕业生就业压力也明显增大。如何让专业调整与产业图谱对接更契合?在刘炜杰看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不可能有正确决策。为此,今年*月,宜兴高职校组建了*支跨专业的调研团队前往我市部分企业,开展专业产业吻合度情况调研。“以前学校也陆续开展过一些小范围的进企调研,但主要局限在某个专业学科,参与调研的人员也多为某单一学科的教师。”刘炜杰说,这样的模式往往导致进入企业调研的人员只关注自身专业需求,无法全面了解企业各方面的用工情况和需求。而此次历时近*个月的大规模调研,*支队伍打破传统模式,不仅由学校分管领导带队,队伍成员还囊括多个专业的老师、该校产教融合服务中心及就业指导处的老师等。“‘异质化’的队伍模式可以让成员从多角度多方面掌握企业的需求,全面了解企业、了解宜兴产业发展。”刘炜杰说。在企业选择上,刘炜杰也有自己的考量:“我们调研的初衷就是让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让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必须把准城市发展方向。”因此,本次调研以宜兴“*+*+N”现代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前往全市范围内受市委市政府表彰、上级部门推荐、校企合作紧密、发展前景良好的**多家地标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此同时,向全市优质企业线上征集《宜兴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问卷(用人单位)》。在实地调研和线上问卷的基础上,各团队再对各自所辖或所指导领域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作出深入分析,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和深化产教融合提供科学依据。“《报告》中不仅有调研组重点对相关产业行业、企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进行的分析,也有未来学校在专业优化上的构想。”全程参与并前往多家企业实地调研的宜兴高职校副校长范华说,《报告》主要围绕地标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个类别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如在地标产业中,调研组发现,鹏鹞环保等企业急需焊工、现场管理工程师等人才,但相关人才短缺矛盾突出,而短缺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不愿报考与焊工相关的专业,现场管理工程师则对人才专业知识、现场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复合型要求较高;在新兴产业中,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就业前景广阔,护理员、医疗技术人员等康养类岗位需求大幅增加;在未来产业中,调研组则发现,随着宜兴低空经济的兴起,机场活动宣传、飞机生产企业一线工程师等岗位需求逐渐显现。针对这些情况,《报告》给出了今后*年的专业发展规划构想。“对于未来专业的优化,我们以地标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几个类别为抓手,下好人才培养的‘先手棋’。”范华举例道,在对接地标产业上,由于在调研中发现,伴随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高分子材料产业前景广阔,因此,学校拟开设高分子合成技术专业,以满足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的需求;在新兴产业方面,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亿元,为此,学校拟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聚焦现代健康养老理念和服务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以满足生命健康产业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的需求;此外,学校看好宜兴生物产业及低空经济的未来前景,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拟开设现代物流管理和无人机应用专业,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航空产业合作、应急飞机总装等项目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专业设置调整既做‘加法’,又做‘减法’。除了意向新增部分专业外,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部分需求过量的专业,我们也将进行优化。同时,将根据本次调研成果,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培养就跟进到哪里’,紧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学生培养方向、专业设置、丰富相关课程等,真正培养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刘炜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