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生态屏障构筑野生动植物生长乐园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科考调查昨完成 生态屏障构筑野生动植物生长乐园 ● 在全省首次发现*种高等植物、*种大型真菌 ● 凸显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河流的样本效应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昨日,****年度福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科考调查结束。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李振基领衔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在保护区发现虻眼、具芒崖壁薹草、崖壁薹草、拟三穗薹草*种高等植物,以及大型真菌烟熏离褶伞,均为全省首次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的木兰溪治理迎来**周年之际,这一新发现,备受关注。记者获悉,此次发现的*种高等植物,有*种在省内列入各自科属,但虻眼此前在省内尚未设立科属,现可谓填补了空白。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虻眼属约有**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我国仅有*种,即车前科虻眼属植物。记者了解到,在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虻眼,为车前科虻眼属下的一个种,是一年生稍带肉质的纤弱草本,喜欢生长在潮湿处。其茎直立,叶对生,开浅玫瑰色或浅紫色小花。这种车前科虻眼属植物,也生长在海峡对岸的台湾。仙游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郭宗宝告诉记者,保护区于****年获批建立,总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有类型多样、特色各异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目前,已发现穿山甲、小灵猫、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年起,保护区管理处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在今年科考调查中,保护区新记录**个植被群丛、***种高等植物、**种鱼类、*种鸟类、*种两栖动物、*种爬行动物、**种大型真菌。****年**月**日,木兰溪治理工程正式开工。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木兰溪已成为全国第一条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河流,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在去年公布的我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中,木兰溪源头与入海口联袂上榜。当前,莆田市上下正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为野生动植物生长提供生态屏障,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