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连接管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的公示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连接管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惠州市江北三新北路**号市民服务中心*号楼,邮编****** 联系电话:****-*******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项目名称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连接管廊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至大亚湾开发区石化产业园环评机构******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新建管廊工程,主要提供公用管廊服务,主要建设管廊架及附属工程,不含入廊管道的敷设。管廊路由起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科路与化三路交汇点以东,终于大亚湾石化区产业拓展区连接点,整体走向由北向南,依次穿(跨)越白花河、沈海高速、深汕高铁(建设中)、厦深高铁、大亚湾森林公园(地方级)、*号公路、铁炉嶂森林公园(市级)、高压输电线路等,到达鱿鱼湾水库东南侧,继续向西南敷设至大亚湾产业拓展区连接点,水平投影全长**.*km(根据管架布置方案考虑高差展开长约**km),永久占地面积为******.**m*,临时占地面积为******.**m*,施工期**个月,不设置施工营地。管廊架一般段总宽*.*m(两侧各悬挑*.*m),设置三层(部分一期新建两层、预留一层),管廊架总高度*.*m,其中:一~三层层高分别为*.*m、*.*m、*.*m。穿越段箱涵设*个仓,箱涵断面净宽*m,净高*.*m。管廊架设计工作年限为**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度。附属配套工程包括:控制中心、管理通道、巡检通道、管廊沿线防护隔离围栏、仪表自控工程、通信工程、电力工程、通风工程等。其中控制中心设置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指挥部应急中心内。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水环境影响(*)施工期主要是施工废水(基坑开挖废水、含油污水)、设备、车辆清洗废水,无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沉淀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泥浆等用水,不外排。设备、车辆清洗废水经沉淀隔油后回用于车辆冲洗,不外排。(*)运营期无废水产生及排放。*、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主要是扬尘、机械及汽车尾气、焊接烟尘、喷漆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TVOC等。通过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降尘措施、选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及车辆、使用清洁油品、选用符合标准的涂料等降低施工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补漆废气、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TVOC等。通过选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及车辆、使用清洁油品、定期检修、选用符合标准的涂料、采用高效喷涂技术等降低施工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声环境影响(*)施工期主要噪声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突发性非稳态的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设施工作业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运营期主要噪声为巡检车辆机动车噪声,通过加强车辆检修、控制鸣笛、途径村落时车辆减速等管理措施,来控制/减少运营期噪声产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施工期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减少人为干扰,合理规划施工进度,避开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以及丰水期施工;严格执行表土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施工完毕后及时整理施工现场,平整土地,恢复植被。项目开挖作业面较小、施工期较短,不会阻断地下水径流,对地下水排泄量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地下水流场即可恢复,对浅层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管廊下穿段涉及岩溶裂隙水,施工结束后地下水流场即可恢复,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运营期运营期固体废物规范处置,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生态影响项目永久占地对评价范围的土地利用影响不大,施工结束后采取及时进行覆土植被及复耕措施,基本可以恢复到原有功能。*、环境风险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期间,管廊本体基本不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化学品。报告表认为环境风险主要发生在入廊管道,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入廊管道潜在的主要环境风险为物料泄漏、火灾爆炸等。拟采取如下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增加河流跨越段的入廊管道压力设计等级,设置防护套管等,沿线设置防泄漏、实时检测系统等。森林公园穿越段设置泄漏检测系统。提高管道强度设计系数,增大管道壁厚。提高管道外防腐层等级,加强管道防腐。提高焊缝检测要求,对管道环焊缝进行***%射线(RT)检测和***%相控超声波(PAUT)检测外,再用***%射线照相(DR)复检。沿线加密设置警示牌、警示桩,运营期间应加强管道巡检等措施。(*)管廊运营管理单位在所有河流跨越处,跨越桥梁两侧设置上翻翼缘,桥梁跨越两端设置事故应急池,定期巡检,开展联合演练等风险防范措施。报告表分析认为项目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防止事故废水排入水体,降低环境风险影响,环境风险水平可接受。 (信息来源: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