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乡村著名行动 | 地名——历史的文化记忆:中国农民第一桥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一个地名,或承载一段古老的传说,或铭记一段历史的变迁,或附依某种民俗与风情,无论是哪一种,都直观反映了当地历史变迁,极具文化价值。让我们在地名里留住历史文化的记忆。地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却是极易被忽视的文化遗产。它像一个坐标系,沿着其时空变迁,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更迭;它又似一本说明书,短短几行字便能让你了解此地的自然人文沿革。对于每个人来说,那些熟悉的地名也往往寄托着思乡之情、归属之感。沿黄河走进什川,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座钢索吊桥。这座看上去普通的黄河吊桥,却无处不渗透着什川农民的智慧和汗水,它是“中国农民第一桥”。中国农民第一桥(什川黄河吊桥):****年什川的南庄、长坡、上车三村农民自发筹资**万元,在省交通厅、******、兰州通用机器厂、阿干煤矿等**多个单位大力支持下,建成一座能通汽车的单柔式钢索吊桥。****年*月**日通车,全长***米,其中引桥***米,主桥***米。主桥两端耸立着**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龙门架,**根(每根重两吨)钢索,凌空悬挂在黄河之上,桥面宽*米,木板铺成,两侧留有人行道,桥栏为钢管花栏扶手。载重*.*吨,使用寿命**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省市投资**万元,先后两次进行了维修,****年将桥面改铺为钢板并铺上沥青。****年对过往车辆进行了控制,****年改为人行桥。什川黄河吊桥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什川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结束了什川人民祖祖辈辈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渡河的历史。如今距离什川黄河吊桥建成已过去半个世纪,这座桥给什川工农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连通了什川地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动脉,在什川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这座桥上运往全国各地的瓜果、蔬菜约****多万公斤,是什川人民的“致富桥”“命脉桥”“连心桥”。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