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提高科技含量 赣县区“慧”种田让“凉田”变良田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阅读了新闻《江西粮食总产量连续**年超***亿斤》后,赣县区“**后”新农人田念指着***亩的家庭农场,露出憨厚一笑:“这***亿斤也有我的功劳!习近平总书记说,‘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冬至节气过后,赣县区田村镇杨梅村田野里热气腾腾。棚内,西红柿丰收在望,即将上市;田间,油菜吐出新绿、长势喜人,村民忙碌其中。赣县素有“东河粮仓”之誉。苏区时期,赣县人民将大量的粮食送往前线。史料记载,为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赣县曾在*年内筹集粮食****万公斤,“黄元米果”一度成为军队常备的“压缩饼干”。然而,近年来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该区有些农田的灌溉、排涝功能薄弱,机械化条件不足,农户称这些田为“凉田”,即山高水冷、效益不高,苦苦种粮、心却拔凉。如何把“凉田”变良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赣县区多方筹措资金,因地制宜推进,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全面升级,*.**万亩农田实现“高标准”改造。“以前冬闲我们‘猫’冬。现在高标准农田一年四季都不‘闲’,大家也都闲不住了。”在基地务工的村民老陈说,周边百姓都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挣钱。怎样让变“凉”的心热起来,充分调动种田者积极性?赣县区精准施策,打出强农惠农富农的“组合拳”,分区域组织成立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户抱团发展。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种田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让会种田变成“慧”种田。“慧”种田的背后,是懂农业、会技术的新农人。田念熟练操作近十种农业器械,不少农机还装有空调,夏热冬冷都不停工。****年,田念带着**个常年务工村民打下了***多吨粮食,战绩远近闻名。小打小闹干不过集中连片,赣县区因势利导推行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鼓励农户将农业生产交给专业队伍集中托管。****年,赣县区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其中六分之一实现“大托管”。田念的***亩家庭农场,是赣县区科技赋农、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的一个缩影。田还是那块田,由于政策给力、科技赋能,昔日“凉田”变良田,赣县务农不再“看天吃饭”。“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有信心!”赣县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罗宗健说。(记者刘珊伊 通讯员刘世平)附件:专题已归档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