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奋力拼搏
擦亮“蔬写和美、智绘和州”新名片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年,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发展目标,凝聚全县力量,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现代化美好和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回望****,亮点频闪
一年来,和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经济社会文化亮点频现,为和县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实体、稳增长。完善全周期、全要素、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新增经营主体****户、总数达*.*万户。新增“四上”企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家、居全市第一;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家、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家、居全市第二。县电商直播中心入选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典型案例。旅游市场破圈出彩,举办群星演唱会、香泉文化旅游节、善厚龙虾美食节等精品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抓创新、促转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增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个,化工新材料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投入使用,获评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典型案例。三联泵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科技创新,蓄势赋能。宝武精高、宏晶新材料等*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个、“四马”人才***名。园区平台支撑有力。和县经开区入选全省新材料产业**强园区。连续两年获评省级以上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台创园绿色食品孵化园二期投入使用、入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抓改革、促开放。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在全市率先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实现企业注销登记、就医费用报销等**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力推动道路互联互通,G****和襄高速和县段、G***滨江大道、湖北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宁和高速项目持续推进,乌江老大桥完成改造。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个。联动共治苏皖乌江站入选长三角区域警务合作优秀案例。
抓统筹、补短板。学知路、柳庄路东段建成通车,滨河大道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新丰小区、工行宿舍等**个老旧小区面貌一新,和州之心、下河塘生态公园对外开放。新增公共停车位****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个、非机动车充电棚***个,城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智慧城管入选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持续擦亮“和县蔬菜”品牌,启动历阳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成功举办中国蔬菜产业大会。获评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强县。新源农业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抓实事、增福祉。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户、新增托位***个,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增公办学位****个。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邀请省内外专家名医来和坐诊。文体事业有声有色。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县猿人遗址防护工程启动实施,篾匠街特色文化街区项目加快推进,文昌塔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乌江镇综合文化站入选全国特级文化站。
展望****,信心满怀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产业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作用,设立总规模**亿元的特色产业引导基金,“以投带引”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狠抓签约项目落地转化,招商项目当年开工率、纳统率不低于**%。强化项目攻坚。落实周现场督察、月调度会商、季考评亮牌等项目推进机制,发挥“四定”平台跟踪督办作用。精准把握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系统推进项目谋划储备。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集思广益谋划重大项目,争取纳入省、市规划。常态化落实要素保障会商机制。深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新建LNG储气调峰站*座,确保郑蒲、腰埠、金河口三个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
着力夯实工业基础。大力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局部更新升级、整体延链补链强链,步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前列。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着力引进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全力招引行业头部企业,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引导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扩大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范围,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化”。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价。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毗邻合作特色的人才试验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宁和高速、G***滨江大道、X***张集至和州大桥段建设,全力做好G****和襄高速和县段、G****南九高速和县段、湖北路过江通道施工服务保障,适时启动Y***过江通道连接线工程,打造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面向长三角地区常态化开展文旅资源推介,办好第二届长三角康养产业对接大会。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着力提升功能品质。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完成中心城区城市设计,高水平编制*个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老城区更新和新城区建设,实施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个。繁荣城市业态。打造马鞍山师专滨江校区商业街,扩大镇淮商业街、佳源广场等商业地标消费带动力,推动篾匠街特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
着力守护绿水青山。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加强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监管,加大施工扬尘、秸秆禁烧等治理力度,确保PM*.*平均浓度持续下降。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美丽长江经济带和县段新一轮提升工程,持续巩固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成果,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集育种、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进善厚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乌江幼儿园二园,完成二中老校区搬迁。提升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对接沪苏浙优质医疗资源,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名医工作室”。做好社会保障。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鸡笼山—半月湖、香泉旅游区、乌江霸王祠等景区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半月湖主题游园项目,力争和县猿人遗址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