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蓝田瑶族乡:荒地变良田,迎来好“丰”景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月**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蓝田瑶族乡社前村的豌豆苗种植基地看到,一行行豌豆苗翠绿欲滴,长势喜人,迎来了采摘季。村民们在田间熟练地进行豌豆尖采收作业,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劳作“丰”景。谁也没有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豌豆地,“前身”是一片闲置*年的撂荒地。如何扭转“荒田无人耕”的怪象,让撂荒地变成高产稳产的致富田?  社前村党支部书记谭金和带领社前村村“两委”干部通过实地考察后,决定引进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豌豆苗种植。  社前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谭金和:通过撂荒耕地“免租两年”的优惠政策,引进惠州龙门县山瑶仔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开荒种植。利用合作社能精准链接市场、科学选品、合理安排耕种、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优势,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耕地产出的经济效益。现在山瑶仔合作社租用撂荒耕地***亩,解决当地劳动力**人。  惠州龙门县山瑶仔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子文:当地政府和村委很重视我们合作社,从土地租用、灌溉水源、用电等农用地设施、雇工等方方面面都帮我们代办,让我们能全心全意搞生产。根据我们的市场渠道,目前选种了约***亩的豌豆苗,亩产****斤左右,每亩的利润大概有****元。  苏子文告诉记者采摘豌豆尖是一门技术活,必须依靠人工按照“一叶一心”等标准进行采摘,当地农户能有每天***元以上的收入,勤奋的农户每天可以达到***元以上。  村民:在这里工作挺好的,在“家门口”就能够赚到钱,用来贴补家用。  社前村的荒地变良田,是蓝田瑶族乡推进耕地复垦复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蓝田瑶族乡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等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蓝田瑶族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社前村驻村干部李俊乔告诉记者,下来将持续整合碎片化耕地,将小田变大田,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进规模化、机械化耕作;加大力度引入、培育和服务好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蓝田瑶族乡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支持合作社购置农业器械,专项服务于各村的撂荒耕地开荒和耕种,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让荒地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