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为“百千万工程”一线实践点赞支招——我市10个调研组深入各地一线开展调研督导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第三十六次会议召开前夕,多位市领导带领市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个调研组,以“现场看点+座谈交流”的形式分赴**个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督导,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一起谈,仔细观察城乡风貌的新变化、项目建设的新进展,为“百千万工程”的一线实践点赞、支招。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韶关发生了一系列喜人新变化,镇村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正一步步变为“实景画”。典型镇村加快建设城乡整体面貌提升提质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全市各地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典型镇村建设,加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村绿化美化,城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在乳源,调研组走进东坪镇新村村委雕子塘村小组、一六镇。 雕子塘村处于五彩瑶乡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民族生态旅游长廊中段,是一个纯瑶族村寨,白墙、灰瓦、美丽庭院、彩虹步道让人流连,特色建筑“勉飙”楼(瑶语,译为“我家”)引人注目。 当地负责人介绍,雕子塘村以典型村选树培育为契机,大力开展“三清三拆”“十乱整治”和绿化美化等工作,结合瑶族风情长廊建设,盘活和激活闲置资源,力推云山谷酒店雕子塘汇演文化园、瑶家“三泡”等多个网红体验打卡点建设。 一个个小微绿地、一处处美丽庭院、一座座特色建筑……让瑶族元素不断凸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一六镇,从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到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再到绿美宜人的生态小公园,调研组行走在其间,不时驻足,共同讨论典型镇建设举措和带来的变化。 “这两年变化太大了,道路变宽、变干净了,两边种满漂亮的花草,居住环境变好了,我还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遇到的一名居民高兴地说。 调研组认为,乳源大力推进典型镇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镇村,开展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镇村面貌实现了焕然一新。同时建议在典型镇村建设过程中,要时时回头看,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和乡村振兴发展,带动村集体增收。 ****年底,翁源县农污治理率仅**.**%,在全省排名靠后。调研组先后来到龙仙镇蓝青村、青云村,了解翁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今年以来,翁源县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结合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抓手,做实“一村一策”谋划,使农污治理率从****年底不足**%跃升至当前**.**%,成为韶关整县攻坚推进资源化利用模式的一个缩影。 调研组听到翁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很是欣慰,同时建议:“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村内管理,引导居民共同维护卫生环境秩序。” 在仁化县周田镇,调研组来到周田公园时阳光正好,只见公园内儿童游乐设施琳琅满目,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于这片欢乐天地里嬉戏,为公园增添了勃勃生机与温馨趣意。 “这里原来是一块面积****多平方米的闲置地,我们认真对标典型镇培育要求,将这块闲置用地打造为‘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并植入儿童友好理念,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的同时,给儿童提供一个游玩、交往的空间。”当地负责人介绍。 看到此情此景,调研组表示,仁化县在推进典型镇建设过程中注重抓好社会民生事业落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做法值得肯定。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起步起势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韶关各地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全力壮大镇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今年*-**月,镇(街)新增入库纳统产业项目新增了***个,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全部超**万元 今年以来,武江区重阳镇围绕农业专业镇定位,以“修一条公路、串一片产业、富一方群众”思路,修建长约*公里的重阳镇沿河产业路,串联起柠檬、蔬菜等*个千亩种养基地,打通产业发展“快车道”。 “武江区第二批*个典型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万元,平均收入达***万元,最高的芙蓉村达到***.*万元。”当地负责人介绍。 调研组认为,武江区突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镇村主导产业、农文旅和乡村车间,探索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新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在浈江区,调研组来到府管村朝天子物流产业园。 了解到新韶镇府管村利用**亩经济发展用地与******共建朝天子物流产业园项目,投资****万元打造涵盖综合楼、生产间、展示处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产业园。建成后可提供***余个工作岗位,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万元。 调研组对新韶镇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做法印象深刻:“除了府管村,陈江村也盘活**亩撂荒土地建设辣椒种植基地,******以包销模式开展合作,打造集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产业模式。” 盘活闲置资产,着力做好“产业”这篇文章。在调研一线,这样的生动案例还有很多。 调研组考察的新丰县回龙镇楼下村通过扭转以“桉”代“闲”的土地利用模式,有效流转**.**亩闲置土地,连片打造特色“农耕产业示范园”,有效整合***亩甘蔗园及***亩蔬菜种植园,种植甘蔗、冬瓜、红松茸等农产品,以农旅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要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做好品牌推广,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调研组建议。 走进曲江区小坑镇杨梅谷民宿,仿佛踏入了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度假天地,露营基地、研学课堂、旅拍摄影基地、垂钓池等功能区各具特色。 民宿负责人说:“我们积极探索‘民宿+’模式,历经*年打造,占地面积近***亩。****年**月正式建成营业以来,几乎每天都能接待百余名游客,日均营业额可达****元。” 调研组认为,曲江区小坑镇紧紧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扶持、培育民宿产业,全力打造集乡村风光、民俗农趣、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因地制宜又接地气。并建议道:“要充分挖掘文化底蕴,提升人居环境及农房整体风貌,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集成式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拓空间添活力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过程中,韶关各地逐步探索、总结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不久前,广东省委改革办发布**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其中南雄市探索“EPC+O”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乐昌市创新干部序事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投身“百千万工程”改革两个案例上榜。 这次调研组也来到南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听取有关情况介绍。 南雄以“EPC+O”(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推进农田宜机化耕作改造,探索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路径,采取“经营权连片,建营一体化”的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解决农田基础设施差、缺乏后续运营管护、农民耕作意愿低等实际问题。其中,承平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多亩由**户农户合作种植,****年晚造亩均增产可达**公斤,每亩产值****元,带动承平村集体增收约**万元。 对南雄的创新模式,调研组点赞道:“南雄发展思路清、路径明,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村集体收入增长、农户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子,成绩可圈可点。” 在乐昌,调研组一路走一路看,认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取得了真切成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从中受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乐昌‘百千万工程’成功实施归功于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动员体系和执行力,全市上下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团结协作、用心用力,就能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调研组负责人对乐昌创新建立以领导干部“序事评价”为主的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点赞。 在始兴,调研组来到顿岗镇周所未来社区,深入了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情况。 始兴县顿岗镇七北村和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项目以“联排农房+公寓安置+货币补偿+养老安置+以旧换新”的方式,“先建后拆+***腾挪+拆旧复垦”,拆除原七北村和周所村,对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等潜力地块进行异地腾挪集聚。通过“县属国企资产抵押+央企资金+政策性银行融资”多元共投共建模式,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总投资达*.**亿元。 调研组指出,要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切实提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典型培育、城镇建设、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