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旗农场司法所一天获赠两面锦旗 收获“双倍”点赞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通讯员 李思旗 贾艳鹏)“心为群众解难事,情暖百姓送清风”梅某为司法所送来这样一面锦旗,还没等梅某说话,“汪所,我来给你送锦旗了......”另一位当事人陈某也送来一面锦旗,梅某和陈某对视一眼后,都开怀大笑起来。 ****年*月至*月,外地务工人员梅某等**人在红旗农场一砂场从事厂房建设工作,工程竣工后却被砂场负责人陈某拖欠薪资**万元之多,有近半数务工人员家庭,因此陷入困境。几名农民工为了讨回自己的工钱,迫于无奈,拨通了红旗农场司法所的法律援助电话。由于该案涉及人数较多、案情复杂,司法所与农场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协调,由司法所干警、矛调中心调解员、农场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合组成调解小组,协调处理该纠纷。 司法所采用“背对背”和“换位思考”调解法多方协调,极力安抚务工人员情绪,并与陈某交谈案件经过,了解到该项目因与分包商的账目核对出现问题,用于支付该批工人工资的资金没有支付给分包商,导致工人工资至今发放。 司法所干警找到案件症结后,向陈某详细讲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拖欠民工工资是有很多不利后果的,包括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企业信誉受损,砂场即使建成投产也可能面临招工困难、销售产品找不到买家等问题......”。随后,陈某积极与分包商针对工程建设账目核对存在出入的问题,对工程账目进行详细梳理,调解小组积极协调,邀请专业的财务人员,明确各方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最终,经过反复协商沟通,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务工人员在三天内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非常感谢汪所,没想到在你们的帮助下三天就拿到拖欠三个月的工资,你们真正在为我们农民工着想,为我们提供了高效和温暖的服务。” 今年以来,红旗农场司法所积极致力于矛盾纠纷调处,深入矛盾纠纷排查一线,通过“司法所+法律顾问”制度,多方发力,多元调解,推动纠纷化解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形成协调配合、通力合作的联合调解新格局,累计化解纠纷***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