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废水”变“肥水” 农污处理覆盖全区19个镇街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真想不到,污水处理设施也能这么漂亮,现在村民可以常来这里转转。”近日,走进益农镇镇龙殿村,景观园林式的污水处理终端格外亮眼,加上种有绿色植物的人工湿地,形成一个村庄小公园,丝毫看不出有污水流经这里。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与景观建设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常态。“在建设中,我们让农污处理设施藏身于绿,融入村庄,让处理终端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废水’变‘肥水’,‘污水点’变‘风景点’,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美丽元素’。”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年以来,我区全面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以来,农污处理已经覆盖全区**个镇街,涵盖****个农污处理设施,直接惠及超**万户农村居民,连续*年获得省考核优秀县(市、区)。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上,我区紧扣“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落实“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五全”理念,全力推动农村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以科学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为核心,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全面集中收集与处理。通过采用AAO、MABR等一系列成熟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清澈透明的标准,处理后的水质达标率达到**%以上。“事实上,终端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尾水不仅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通过尾水回用,周边种植农户也节省了化肥、农药、水电费,实现了农村污水资源化,进一步促进绿色乡村发展。”宁围街道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倪陆杨告诉记者,以宁围街道顺坝村终端为例,该终端每天出水在**吨左右,全部用于灌溉,按照*元每吨水计算,每年为种植户节约**万元水费,节约氮磷肥料*吨,又能省下*.*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为构建标准化、精细化的长效运维机制,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区编纂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作业指导手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内部管理高效化。根据农污终端的广泛分布的特点,合理统筹,我区被划分六个片区,各片区均设全权负责人,打造“半小时”运维服务网络,紧密监控运维质量与运维安全,确保农污处理设施的稳健、高效运行。目前,我区已建立起一支***人的运维团队,严格要求运维人员落实每月对终端不少于*次的全面巡查,对管网不低于*次的细致检查,并多次开展农污现场运维培训会,进一步提高运维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能否安居乐业的大事,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将持续推动农污处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高标准运维,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靳林杰韩杰 陈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