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涛城镇:“三项机制”夯实农村矛盾化解法治招牌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今年以来,涛城镇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化解途径,紧盯家庭、邻里、社会等各类矛盾纠纷,从健全平台机制、强化矛盾摸排、创新法治宣传为抓手,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将“矛盾结”变成“和谐线”,有效把村民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调处平台“贴民情”,提高矛盾调解有效性。成立由村干部、老党员、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的“一线”矛盾调解小组,他们凭借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入矛盾一线,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公正公平地提出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矛盾的和平解决。特别是成立村“握手言和”调解室,不仅运用当地村民的《村规民约》,还通过情感沟通与人文关怀,鼓励邻里之间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计较,倡导以和为贵、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也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情谊。矛盾摸排“解民忧”,提高源头管理前瞻性。村干部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主动“排”、主动“访”、回头“看”等方式,及时了解村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婚姻矛盾、家庭矛盾、邻里关系、赡养扶养、劳动纠纷等各类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完备的矛盾纠纷台账,确保及时发现并掌握潜在的矛盾隐患,切实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普法宣传“应民需”,提高法治建设针对性。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以反电信网络诈骗、禁毒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以及民法典等作为重点宣传内容,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普及邻里相处之道和法律法规知识,耐心阐释法律条款内涵,引导村民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真正做到普法宣传知识“入脑入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治理的和谐稳定。(张苹 蓝欢欢)
查看隐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