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江门多点发力保障就业“大民生” 就业再就业人数实现“三增长”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是否有视频,加载播放器正文开始图片附件我市赴广州开展招聘活动。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蔡昭璐 通讯员江仁轩 就业是民生工程,一头连着经济运行,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年以来,我市不断优化就业服务、强化培训指导、帮扶重点群体、扩大就业容量,全方位做好稳就业、促增收,让市民的幸福日子有盼头。去年*—**月,我市城镇新增就业约*.*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近*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同比分别增长*.**%、*.**%、*.**%。 建好服务网点强化培训指导 群众就业有底气 去年,我市持续深入推进“零工市场+就业驿站”建设,建成*个就业驿站,*个零工市场实现功能拓展,进一步完善“*+*+*+N”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为给市民提供更接地气、更人性化的公共就业服务,零工市场和就业驿站延长就业服务时间、丰富就业服务方式、拓宽就业服务场所,将职业指导、零工招聘送到商业广场、网红打卡地。 此外,我市举办“揾工在广东”和“邑企圆梦”等直播带岗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求职者直观感受企业工作环境,提高供需对接效率。 去年,全市累计举办小而美专场招聘、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活动***场,服务群众*.*万人次,发布岗位近*万个,促进就业约****人次。 家住开平市三埠街道的胡女士近日在招聘会上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我在就业驿站制作养生艾草锤售卖。忙完家务可以做做手工活,也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说。 在加强岗位推介的同时,我市着力支持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一方面,面向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妇女等重点群体,开发直播带货、家政服务、简易手工等专项培训课程;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毕业生等“初出茅庐”的就业群体,策划了“乐业江门·就在五邑”校园巡回宣讲、职业指导下基层等活动,帮助他们快速走出“新手村”。 高效劳务协作精准供需匹配 企业招人更容易 除了画好“家门口就业服务圈”,我市还积极盘活用工服务“朋友圈”,多渠道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市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普工招不到的问题,我们既在本地搞好‘近邻’关系,办好市内招聘会;还到外地建立‘远亲’关系,做好跨区域协作交流。”江门积极与云浮、茂名、广西崇左、贵州安顺等省内外对口协作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建立高效的劳务协作机制,为本地企业拓宽招工渠道。 专业人才“引不来”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满足企业对专业化程度高、本地供给不足的人才需求,江门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引才入江”。 去年初,江门启动“十城百校”城市引才推介行动,携全市***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赴广州、北京、武汉、香港、澳门等地近***所院校引才。通过专场招聘、建立校地合作等方式,我市聘用了**位引才伯乐,达成就业意向****人次,点对点宣传覆盖超百万人次。其间,我市还赴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举办了*场医学博硕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吸引了近***名人才现场洽谈。 针对重点企业,江门建立了市县镇三级“首席服务官+服务专员”体系,多方收集企业用工诉求,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解决方案。去年为**家次重点企业解决用工*.*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 我市还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年)》,为人才引进培育提供参考依据;实施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结对帮扶县、镇、村行动,深入镇(街)、园区开展专场招聘超***场,服务企业超****家次,达成意向*.*万人次。 帮扶困难群体扩大就业容量 促进就业有力度 ****年*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信箱”收到一封求助信,来信人阿丽写道:“因身体残疾导致目前就业困难,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许多问题,希望贵局能够给予帮助。” 接信后,市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当天即与阿丽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同时主动协调市残联就业服务中心、市民政局提供帮助,最终帮助她顺利就业。 不久后,阿丽再次来信写道:“特别感谢贵局提供了针对性强的帮助,不仅为我提供了就业的可能性,也为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一个都不能少”。我市聚焦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坚持“点—线—面”靶向服务。 “点”上,深入摸排困难群体底数和基本情况,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线”上,开展就业援助月、困难群体专场招聘等活动,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体;“面”上,支持企业为困难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就业安置基地、就业帮扶基地。 高质量促就业,不仅要在就业援助上补“短板”,还要在就业增长上筑“新板”。江门通过“产业+创业”双管齐下,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 ****年以来,我市持续构建“*+*+N”创业孵化基地体系,形成港澳青年、返乡创业人员等各类群体以及先进制造类、文化创意类等各产业全覆盖的创业基地体系。****年*—*月,我市促进创业****人,直接带动就业*.**万人次。 同时,我市打造侨乡特色“邑管家”家政品牌,开展“南粤家政”技能培训****人次,带动就业创业*.**万人次;打造“新会陈皮技艺师”劳务品牌,助力“百千万工程”,带动全市就业创业*万人,推动农民人均年增收*.*万元。正文结束附件下载开始附件下载:附件下载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