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民国中山模范县唐家湾的近代化实验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位于珠江口金星门水道西侧,原为明清香山县(今中山县)的辖区,****年*月**日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成功的古镇,也是首个地处岭南滨海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首个地处经济特区的历史文化名镇。近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镇保护规划(****—****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为唐家湾镇的保护发展揭开了新篇章。本期让我们一同步入唐家湾镇,从近代无税口岸和第一个全国模范县建设中述说唐家湾的历史底蕴。图片附件唐家现状鸟瞰图 唐家湾的开基与发展 古时唐家为珠江口伶仃洋西岸的滨海村落,属香山,住民多以农耕为生;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土著古越族人在唐家湾渔猎和半定居;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岛为百越海屿之地。早在唐代,唐家湾的唐家、官塘、东岸等一些地方就有原始村落,是唐家湾地区最早的自然村;至宋朝,继有大量中原人士迁入,各自建村。 清末,唐家已是一个“背枕鹅山,前海弯环”的传统宗族村落,唐、梁两姓为大姓,今天的唐家古镇亦大致反映了唐家村于清末重建时的空间格局。唐家村的选址是典型的“低地中的高地”,它背靠鹅峰岭,面朝大海,东西两侧分别是龙岗山和马山,依托三座山岭形成的丘陵地形,建筑层层分布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上,山间的谷地形成了村落中的两条主要道路——即今天的山房路和大同路。唐家主要的祠庙基本分布在道路的两侧,村庙和祠堂是唐家传统空间格局中的关键因素,唐家村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十余座村庙,且村庙也都位于不同方向的村口,寓意神明在唐家村的边界上共同镇邪消灾、护佑乡民。 在村落内部,众多的祠堂沿着山房路和大同路分布,村内分布有**座唐氏宗族的祠堂和*座梁氏宗祠。这些祠堂控制着村落内部的空间结构和主要道路的沿街界面,形成一条连续的村落控制线,共同构成了唐家村传统的公共空间体系。清末时,唐家村共分为*堡,其中一堡到三堡为唐姓居住,四堡和五堡为梁姓居住。另外为防卫海盗,唐家村在顺治初年(****)建设了围墙,绕唐家村一周,设*门,分别为万安门、龙庆门、迎熏门、启明门和亨衢门。 图片附件清末乡土唐家的村落格局 唐家湾的近代化实验 从清末开始,国人努力从乡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以唐绍仪为代表的政治精英们提出了建设中山港的宏大设想,甚至举宗族之力推动城市变革,力图将乡土村落唐家建设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田园都市。图片附件民国**年《香山县志》舆图中的上恭镇图 中山模范县 中山模范县设立之初,即以“高举总理遗志”为旗号,以国家级实验县的形象出现,“中山模范县”也因此得名。唐家港毗邻澳门,伶仃洋口的金星门更是澳门-广州航线的重要停靠点,澳门当时是国际贸易非常发达的港口城市,所提供的泊位常无法容纳全部到港船只的需求,因此许多外国商船便到唐家湾旁的金星门落锚,也正因为这样的商贸传统,唐绍仪认为唐家港有条件建设成为无税商港,甚至可与港澳竞争。此后,中山模范县以唐家湾为中心展开了为期*年的“南方大港”和“模范县城”的建设。 唐绍仪及同僚们从国家层面重新定义了本来只是珠江口乡土村落的唐家,主事者的国际视野和模范县在政治、经济上的高度自治权大大拓展了唐家湾发展的可能性,让小小的唐家成为治国、平天下的缩尺模型。图片附件中山港唐家乡简明图(****) 中山港区 在中山模范县的现代化实验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中山港和无税口岸的计划。****年*月唐绍仪提请开辟唐家港,报告从地区形势和国家需要的层面阐述唐家开港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孙中山与海军总长程璧光曾计划辟唐家环为军港一事。虽然《建国方略》中所指的“南方大港”并非位于唐家湾,但唐家港的建设目标实际上已指向孙中山所谋划的南方大港,唐家港亦很快改称“中山港”。 ****年*月黄居素根据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的决议,制订了建设“中山港”(唐家)计划,将唐家、上栅、下栅一带划为新县城区,定名为中山港区,按南方新港和无税商埠要求进行建设。同时上报中山港“六十年为期,期满归省政府管理”的管理办法;*月,中山港经中央政府批准正式成为自由口岸,其设计兼具商港和军港的性质,训委会制订的《中山港建设大纲》,包括*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兴办实业:对外开放,发展贸易,开设渔市场;二是市政建设:铺设水泥马路,修建下水工程,建设水塔,改善港区生活条件;三是交通设施:修建马路、码头、机场,方便交往,开拓运输渠道;四是文化教育事业:兴建医院、运动场,建设群众游乐憩息之所。 ****年**月唐绍仪代表******在广州签订了工程合同,首期工程包括:建筑前环、后环两个大型深水码头,在前环建造避风港和防浪堤各一条,开辟唐家村至前、后环的道路,在前环制高点建一座信号台。后环将来建筑码头货仓,前环将辟为商场及为渔船、商船湾舶地点。在整个建设期间,中山县政府广纳人才、招商引资,推行合股经营,实行免税政策,规划建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畜牧场、煤油局等设施。图片附件中山港区区域图,图中红色实线为岐关车路,红色虚线为中山港区区划界线,引自黄居素主编.《建设新中山言论集》(第一辑).中山县政府第二科.中华民国**年**月**日 ****年,由于外界行政干预,唐家湾作为模范县治和中山港区的近代化实验戛然而止,但作为唐家湾人立足本乡、放眼世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地方行政治理实验,依然留下了作为中山——珠海城镇交流网络重要架构的岐关公路,涌现了共乐园、中山公园等滨海城市公园的建设示范,贡献了利用村落传统建筑提供现代社区公共服务的创新举措,对当代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提供了鲜活经验。 唐家湾的近代化实践不仅是香山地区人民积极探索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标志性范例,更是珠海开放包容、敢闯敢试精神的生动展现。深入挖掘保护唐家湾镇的历史文化底蕴,讲好珠海故事,不仅是对珠海深厚历史文脉的传承发扬,更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源头活水的生动展示,为湾区发展增添了文化活力,也为湾区同根同源、融合发展的精神纽带注入了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