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永州织密残疾人民生保障网纪实

项目编号
点击查看
预算金额
点击查看
招标单位
点击查看
招标电话
点击查看
代理机构
点击查看
代理电话
点击查看

查看隐藏内容(*)需先登录

岁末寒冬,爱意添暖。无障碍设施日益完善,困难残疾人帮扶救助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获得更多扶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去年来,永州市始终聚焦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着力实现残疾人帮扶“覆盖有广度、提升有高度、攻坚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参与有热度”的民生格局,多措并举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康复救助让残疾儿童好起来 *岁的江华女孩媛媛是一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让这个家庭背负着极大的经济压力。****年初,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项目启动,媛媛成了第一批救助对象。*月*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看着孩子在专业康复师的帮助下一点点变好,媛媛的母亲激动地说,“有了政府的免费康复救助,我们的压力就小多了,也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了更多希望。”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抢救性工程,永州市抢抓残疾儿童最佳康复时机,聚焦残疾儿童家庭“急难愁盼”,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资源整合力度,将残疾儿童救助对象由*至*岁扩大至*至**岁,切实扩大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受益面。为保障康复训练效果,各级残联针对残障儿童具体情况,详细评估并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因材施教开展多元化的康复训练项目。 为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应救尽救、救早救小”,永州加强残联、卫健、民政等部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采取数据筛查、入户筛查、门诊筛查等方式把好对象筛查关。坚持密切协调,整合乡村振兴工作队、残疾人专职委员、村干部等资源认真摸排,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精准识别,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年,全市共有****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每名残疾儿童训练时长不少于*个月,并按****元/人的标准给予在训的生活困难儿童及其家庭共计**.*万元困难生活补助,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得到有力保障。 家庭改造让残疾人“有爱无障” 新田县枧头镇乐聪村村民乐和生肢体二级残疾,日常生活中存在做饭难、如厕难、沐浴难等障碍。新田县残联根据前期摸排评估,精心制作“一户一策”方案,结合乐和生的实际需求,实施了厨房灶台、热水器、一字扶手、低位床等无障碍改造,消除乐和生的生活障碍点,让他的生活更加安全、更有保障。“这些项目做得好。如今,我的生活可以自理,非常感谢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乐和生说。 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不仅能让相关人员的生活得到极大方便和改善,更为大家提振信心、自立自强、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永州市高度重视和关注残疾人群体,持续推进和不断创新“家改+”模式,改造施工前均与每户残疾人家庭共商无障碍改造方案,认真听取施改对象意见,充分考虑房屋结构和残疾人及其家庭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在便利残疾人的行动、起居、饮食、如厕、洗浴、安全、信息获取等因素,推行个性化改造,保障改造效果,提高改造满意度。****年全市共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户,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产业帮扶让残疾人就业增收 家庭改造消除了困难残疾人生活障碍,如何让他们实现就业“无障碍”,更是残联帮扶的重要内容。****年,永州推荐**名家庭改造对象参加市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等培训,帮助*名家庭改造对象申报小额贴息贷款补贴,扶持**名家庭改造对象创业,帮助**名家庭改造对象或家人外出就业,**名家庭改造对象实现以直播带货、手工制作为主的居家就业。 宁远县肢体二级残疾人杨敏,从前大门不出经营着一家小店,宁远县残联对她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后,还配发了电动轮椅,让她享受到了畅通无阻的生活。同时,根据她性格开朗的特点,推荐她参加了省、市残联组织的钩针编织、手工制作、直播带货培训,她制作的小饰品销售火爆,年收入增加*万元以上。她还参加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唐斌)
查看隐藏内容